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先秦文·《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先秦文·《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鉴赏

古文观止·先秦文·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以使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注〕① 子路: 姓仲,名由。曾晳: 名点。冉有: 名求。公西华: 名赤。四人均孔子学生。② 毋吾以也: 无人用我。③ 居: 即平居,平日。④ 千乘之国: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诸侯大国地方百里,出车千乘,称千乘之国。摄: 迫近。⑤ 师旅: 军队。饥馑: 饥荒。此言国外有军队侵犯,国内又有灾荒。⑥ 知方: 知道方向,懂得道理。⑦ 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处所。此处宗庙之事即指祭祀。⑧ 如: 或者。会同: 周礼·春官·大宗伯: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称。郑玄注: “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后亦泛指朝会与诸侯间的会晤。⑨ 端章甫: 端,玄端,古代礼服。章甫,礼帽。⑩ 小相(xiàng 向): 赞礼的人。古代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礼仪,必有襄助之人。其人曰“相”,其事曰“相礼”。作“相”的人身分有卿、大夫、士三级,小相是最低一级的士。一说“小”是谦辞。⑪ 撰: 善言。称美以上三人的言词,而己见与之不同。⑫ 何伤乎: 有什么妨碍呢?⑬ 莫:同“暮”。春服: 夹衣。成: 定。⑭ 冠(guàn 贯): 古代贵族子弟年二十为成年,行冠礼。⑮ 沂: 水名。源出山东邹县东北,西经曲阜,与洙水合,入于泗水,与大、小沂河不同。风乎舞雩: 在舞雩台上乘凉。水经注·泗水: “沂水北对稷门,亦曰雩门。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在今曲阜县南。⑯ 吾与点也: 我同意曾点的主张。本文是论语中较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章。它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坐而言志的描写,表现了四位弟子不同的性格以及师生对话时融洽的气氛。文章一开始,交待了谈话的人物和方式: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环坐于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这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分,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加思索,抢先回答。“率尔而对”,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这种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豁达的态度。冉有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他们的回答符合孔子的道德规范,思路相同,但个性各别。在四位弟子中,曾晳的回答最为出色。他的出场就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而曾晳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和谐对话的气氛。孔子提问时,曾晳鼓瑟正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晳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曾晳的答辞不同一般,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他那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一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晳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晳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文章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开始,以弟子们的言志而展开,最后又以孔子的评价而结束,结构完整,对话简短生动,人物富有个性,在先秦散文中算得上佳作。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李夫人》全诗赏析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

  • 中学生《江南春绝句》古诗词鉴赏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

  • 白居易《晓寝》全诗赏析

    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莫强疏慵性,须安老大身。鸡鸣一觉睡,不博早朝人。 作品赏析一觉睡:一作犹独睡。

  • 白居易《秋游》全诗赏析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着洛阳秋?

  • 《代出自蓟北门行》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

  • 书法审美的差异性

    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品评,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但由于每个人的趣味和爱好不同,观点和立场不同,文艺修养和思想意识不同,美感经验和心理素质不同,再加上时代、民族、阶级、个性、社会生活、政治哲学、道德观

  • 《中秋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

  • 《越人土风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姜文斌 【本书体例】

  • 高蟾《上高侍郎》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上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生卒年不详,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唐僖宗乾符三

  • 周作人《苦雨》赏析

    周作人《苦雨》原文 刚看到这苦雨两字,人们也许以为作者是要讲述绵绵阴雨给人带来的苦楚或恶劣的心境。其实不然。这封信一开始就点出雨中的佳趣,而且全文似乎就落在这两个字上。请看,苦雨竟然化作了诗境,而且还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