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题 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的杂说。杂说共四篇,这是第四篇。“说”是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一问题的看法,写法十分灵活,不拘一格,篇幅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本文大约写于唐德宗贞元后期。当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作者以千里马的不幸遭遇作比喻,借题发挥,批评了当时人才被埋没、受压抑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寓意颇为深刻。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杂文。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虽说文章发泄的是韩愈个人落寞不遇的怨愤,但由于压抑人才、埋没志士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文章起到了为所有怀才不遇者鸣不平的作用,对整个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现实是一个深刻的揭露。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文中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韩愈用十分简洁的文字,把识拔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道理讲得如此透彻。全文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脉络清晰而中心突出。
-
昔昔盐薛道衡【原文】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1]。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2]。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3]。关山别荡子[4],风月守空闺。恒
-
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作品赏析【注释】:今日不知谁计会①?春风春水一时来①计会:策划、安排。这两句是说,春风吹拂,春水荡漾,不知是谁在有意安排,让春风和春水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出处】唐李白《怨情》。 【译注】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全诗】 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诗人只“嵯峨怪石倚云间”一句,就为我们描绘了叠彩山的总貌。接下来用“洞销烟霞六月寒”突出描写叠彩山风景区著名的风洞。三、四两句,写自己登临的季节,“花正好”,那么江山之胜,风景之美,正需要“凭栏指点”,慢慢来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出处】唐王维《送别》。 【鉴赏】 王维送别友人,友人对他说: 世事不顺心,决定回终南山隐居。南山: 是终南山,即秦岭。这两句诗常用来表示一个人在失意时,盼望回归故里
-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教育是仁义的大端,学习是智慧的大端。就仁义来说,没有比给他人利益更大的了,而给他人利益又没有比给他人以教育更大的了; 就智慧而言,没有比修身养性是更聪明的了,修身养性又没有比学习为更聪明的了。
-
【注释】: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原注 :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葛长庚因有道人的风骨 ,其作品自然脱俗超尘。在这首词中,词人以清新的笔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道家生活的画卷。罗浮山在广东境内 ,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种山在现在的绍兴以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即埋葬在此。后南宋高宗也曾因误所谗言杀掉功臣岳飞,吴文英写词的感兴当由此起。但这首具有一定豪放情调的词作却不纯粹是咏史,而是咏自己重过种山凭吊的感慨的。“帆落回潮”写傍晚潮回时舟船降帆靠岸
-
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