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5],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寻求往事,追怀过去。寻:寻思。觅:搜索。冷冷清清:形容处境孤寂。凄凄惨惨戚戚:形容凄苦、悲惨和忧愁。

[2]将息:调养休息。

[3]憔悴损:枯了谢了。

[4]怎生得黑: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5]这次第:这一切情况。

【作者】

见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

【赏析】

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15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上片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似泣如诉,笼罩全词。在写法上也是独创。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之感。

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地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次二句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梧桐”三句内外并举,物我相呼。最后“这次第”一言总括了上面种种惨淡景象,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不解愁结。全词以突兀的开头,写愁云惨淡,继而借一些典型的凄凉物象,用舒缓婉曲的絮语诉说愁情,一层层推进,将一“愁”字推出,用“怎一个”反问,将愁情推向高峰,让读者永难排解,感染力极强。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这首词之所以这样富有感染力、历来被人们广泛经久地传诵,是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感情分不开的。这里当然也离不开作者的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首先,她由外到内,由远及近地刻画了自己内心的沉痛。由“寻寻觅觅”到“守着窗儿”,由“晚来风急”自然地写到“满地黄花堆积”,由“雁过也”到眼前所见到和听到的“梧桐更兼细雨”……层层推展,步步深入。

这首词几乎都由口语构成,经过作者的提炼与加工,表现在作品之中使人感到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在这首词里,作者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全词所用的十八个叠字,确切而自然,更加强了感情的渲染。特别是在情与景的对比描写之中,生动地刻画出作者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而真实的感情。

作者的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南宋小朝廷卖国集团屈辱求全,把祖国大好河山拱手让敌的时代里,作者的那种由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含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因而这一种沉痛不仅仅是个人的,它代表着不少的、特别是那一时代任人摆布的妇女的苦难遭遇。任何时代,个人的遭遇与痛苦都是紧紧地和社会现实连在一起的。因此,这首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性。

猜你喜欢
  • 大雅·生民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 杜甫《近闻》全诗赏析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作品赏析《唐书》:永泰元年十月,郭子仪与回绝定约,共击退吐著,时仆

  • 傅彩霞《梨园》

    春天的世界是明朗的,妩媚的,芳香的,这样的好天气,若不让藏匿一冬的灵魂飞出沉重的躯壳,外出游荡一会儿,自觉愧对长久的潜伏。心灵

  • 《草莓》吴波散文赏析

    初夏的四月是一个“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季节。田野的麦子在由暖变热的空气中不知不觉变黄了,太阳的热情把麦穗逼得弯下了腰

  • 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全诗赏析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 古代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释与译文

    【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与译文]乱红,零乱的落花。在一个暮春三月,风雨交加的黄昏,一位空守闺房的妇女触景生情,感慨青春的流逝。泪水模糊了双眼,问花儿可知自己的心事,花儿默默不语;

  • 苏轼《孤山二咏(并引)》全诗鉴赏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余作二诗以记之。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干一先神

  • 古文辞类纂《司马长卿谏猎书》全文

    司马长卿谏猎书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

  • 苏轼《和陶乞食》全诗鉴赏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出处】唐李白《 江上吟 》。 【意思】人借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 庸俗现实的鄙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不能象海上人那样不用真 诚的心相随白鸥,暗示自己物我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