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国)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他曾隐居于陇亩(今湖北襄阳城西南),“未有须臾忘天下事”,勤读书,广交游,自比管仲、乐毅,以便将来干一番事业。建安十二年(207)十月,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荆州、益州。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他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终年54岁。谥号忠武。
诸葛亮一生谨慎,“长于巧思”。他革新了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入选教材作品
出师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
-
作者: 王燕 【作家简介】叶山嘉树(1894—1945)是日
-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刘长卿的诗句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句诗意味深长,直指古调音乐的衰落。上一句应为“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下一句则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乡愁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惋惜。古调多指传统音乐,文章抱怨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遗忘,同时展示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刘长卿以流畅的诗句,真情流露地将自己的情感刻画在作品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诗句寥寥数言,却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使人为之动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六年级必背古诗,六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80首。【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常任侠秦淮“潜社”曲会座中酒客皆年少,一笑酡颜各解衣。半日豪情成放浪,四筵雄辩有从违。轻舟泊岸楼阴静,远市初灯树色微。长板桥西歌管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作品赏析【卢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十月深入,上方治兵,吐蕃已度便桥。上
-
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
-
全诗可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二句写为官的作者本人深居简出,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官署亦不办公,这些都间接表明
-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