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寄韦珩》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寄韦珩
初拜柳州出东郊(1),道旁相送皆贤豪(2)。
廻眸炫晃别羣玉(3),独赴异域穿蓬蒿(4)。
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桂州西南又千里,灕水鬬石麻兰高(5)。
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6)。
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饑行夜坐设方略(7),笼铜枹鼓手所操(8)。
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
今年噬毒得霍疾(9),支心搅腹戟舆刀(10)。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汨盈颠毛(11)。
君今矻矻又窜逐(12),词赋已复穷诗骚(13)。
神兵庙略频破寇(14),四溟不日清风涛(15)。
圣恩傥忽念行苇(16),十年践踏久已劳。
幸因解网入鸟兽(17),毕命江海终游遨(18)。
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慆慆(19)。
诗词类别:即事感怀
来源:粤西诗载
(1)拜:受君命,此指受命爲柳州刺史。
(2)贤豪:有才德、有声望、有权势的人。
(3)廻眸(móu谋):回头看。眸,眼珠。 炫晃:闪耀夺目。 羣玉:比喻上句所指的贤豪。
(4)异域:异地。指中原之外的地方。 蒿蓬:蒿草和杂草之类。
(5)灕水:又名灕江,在广西东北部,桂江上游。
(6)虺(hǔi毁):毒虫名。
(7)方略:方针舆策略。
(8)笼铜:鼓声。 枹(fú浮):鼓槌。
(9)噬(shì逝)毒:被毒虫咬。 霍疾:上吐下泻的腹疾。
(10)“支心”句:象被戟和刀戮入心裏和侵扰腹部。 戟(jǐ几):古代兵器的一种,长杆头上有分枝的利刃。
(11)瀄汨(jié mì节秘):很快的样子。 盈颠毛:头顶上增长了一些毛髮。
(12)矻矻(kū枯):勤奋不懈貌。 窜逐:被流放。
(13)诗骚:诗经和楚辞。
(14)神兵:异乎寻常的兵。 庙略:朝廷对国家大事的谋略。
(15)四溟:四海,此指天下。 清风涛:比喻清除所谓“寇乱”。
(16)圣恩:封建统治阶级对帝王赐舆的谀称。 傥忽:假如忽然。 行苇:诗·大雅篇名。诗序:“谓忠厚也;周室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气言以成其福禄焉。”
(17)解网:谓因田猎不尽杀,以喻仁德。沈约鼓吹曲:“至仁解纲,穷鸟入怀。”
(18)毕命:絶命。
(19)慆慆:纷乱不息貌。
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少精敏绝伦,爲文卓伟精致,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进士,授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裏行。舆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广西柳州刺史,政绩颇着,世称“柳柳州”。卒于任所,时年四十七岁。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于文学主张“文者以明道”,重视作家道德修养,主张“文以行爲本,在先诚其中。”并强调作家谨严认真的创作态度。散文以山水游记最爲着名。其诗大部分抒写贬谪生活和对山水景物之欣赏与寄托,时时流露愤懑情绪。运思精密,风格幽峭明净。有河东先生集。
朝代:唐代
籍贯:山西永济
-
《海棠·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
-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 ① 。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 ② 醪 ③ 者,使投诸 ④ 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
-
《日闻所未闻,日见所未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
古代第一部官修韵书。北宋陈彭年等奉诏编撰。是在隋唐《切韵》 系韵书的基础上扩充增订而成,故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 《广韵》,就是本《切韵》而广之的意思。全书共收字二万六千余个,分为二百零六韵,注
-
【4499】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美〕考夫曼著,林文韵、杨田田译,浙江人民出版社,37 1万字,2017年3月第1版,79 9元
-
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白居易很喜欢莲花,尤其是白莲。他的咏莲诗还有《京兆府新栽莲》、《东林寺白莲》、《隔浦莲》、《种白莲》、《感白莲花》,分别写于
-
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本书卷一《独
-
宋词典故·青眼 【出典】 《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稽)喜出户延之,不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嵇喜字公穆,历扬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丧,往吊之。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
-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赏析] 自唐代诗人杜牧 《泊秦淮》一诗被众口争传以来,被视为亡国之音的陈叔宝的 《玉树后庭花》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