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青眼”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青眼
【出典】 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稽)喜出户延之,不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嵇喜字公穆,历扬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丧,往吊之。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喜往,籍不哭,见其白眼,喜不怿而退。康闻之,乃赍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
【释义】 三国时魏名士阮籍能分别以青眼、白眼看不同的人。对于正统的礼法之士则施以白眼;对于意气相投、有叛逆性格的人士则以青眼(以黑眼珠对人)相待。后世遂以青眼表示对人的赏识、器重或照顾。
【例句】 ①归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许明时归去。(晁补之过涧歇·东皋寓居555)这里的“青眼”指器重。词意为自己本欲归乡隐居,怎奈故人对我期望颇深,不许我在圣明时代归去。②双眸炯炯秋波滴,也解人间青与白。(周紫芝木兰花·长安狭邪中,有高自标置者,客非新科不得其门,时颇称之……872)这里的“青与白”即青眼与白眼。词意为这位妓女也会以青白眼区别对人,只重视新科进士。③仙翁不改青青眼,一醉迟留。(蔡伸采桑子·孙仲益集于西斋,题侍儿作第一流,因以词谢之1030)这里的“青眼”指赏识。词意为致谢孙仲益见赏。④把麾,鄞水上,相看青眼,谁复如公。(史浩满庭芳·代乡大夫报劝1264)这里的“青眼”指器重。词意为鄞县令十分重视乡里士绅。⑤且相对青眼,共裁红烛。(赵彦端满江红·汪秘监席上作1441)这里“青眼”指看重。词意为与汪秘监相互看重,十分友好。⑥青眼相逢何太暮,眉黄透、却愁君去。(岳崈夜行船·和成都王漕巽泽1746)这里“青眼”指赏识自己的王巽泽。词意为晚年才逢知己,却愁又要分别。⑦赖庐峰、对我眼偏青,曾相识。(赵善括满江红·舣舟南康作1982)这里用本典是将山拟人。言庐山与我有缘,以其青碧的山色欢迎我。⑧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刘过临江仙[数叠小山亭馆静]2152)这里的“青眼”指知己。⑨万里同随琴鹤到,只愿人情长久。尽头白、眼青如旧。(洪咨夔贺新郎·寿成都孙宰2463)这里化用本典,谓与孙宰长久以来互相器重。⑩纵使钟山青眼在,终不似,侣渔樵。(方岳江神子·发金陵2849)这里用本典,以山拟人。词意为即使钟山对我有情,也不如与渔樵为侣。
-
【5496】目光(陶勇、李润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4 6万字,2020年10月第1版,49 8元)△19部分:缘起:至暗时刻;善恶的相对论;一
-
张问陶《黄牛峡》 张问陶 好奇须过古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 看到黄牛三峡尽,可怜丘壑满胸中。 绝句,是古代诗歌近体诗中最为简练的体裁,无论五言、七言,短短二十余字。要在这有限的字数中,刻画出一个丰满的
-
拄上山之上,骑下山之下。江州去日朱藤杖,忠州归日紫骢马。天生二物济我穷,我生合是栖栖者。
-
性灵说是清代中期诗歌理论方面的流派。它的代表作家是笔阵横扫千人军、横空一赤帜的袁枚,同时呼应的有赵翼、孙原湘、张问陶、舒位、王昙、钱琦等。 性灵派的主张是: 第一,强调诗人要有真实的感情,要独抒胸臆,
-
夫以东京胜地,南吕高秋〔2〕。三涂镇而九派分,白露下而清风肃〔3〕。或出或处,人多朝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原题】:去冬蒙君实示嘉篇懒拙不即修谢临书走笔深愧浼渎
-
有怀非惜恨,不奈寸肠何。即席回弥久,前时断固多。热应翻急烧,冷欲彻微波。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倦程山向背,望国阙嵯峨。故念飞书及,新欢借梦过。染筠休伴泪,绕雪莫追歌。拟问阳台事,年深楚语讹。
-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名言: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注释: 世硕: 孔子门徒的学生。致: 引导。长: 滋长。 句意: 周人世硕以为
-
《足不辍行,手不辞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足不辍行,手不辞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