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北·王褒》原文与赏析
王褒
秋风吹木叶, 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 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 失道北山河。
王褒原是梁朝的宫廷文人。西魏攻陷江陵后,梁元帝萧绎出降,王褒与群臣一起被虏,至长安,受到西魏、北周的礼遇。后与庾信等始终没有能回故国,老死于异域。
这首诗是他被虏北上,途经黄河,引起无限感慨而写的。渡过黄河就将出关,进入异国了。
第一层四句,写所见景色。“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意思是:眼前秋风起,树叶飘,黄河起波涛,情景有如江南故国,仿佛身临洞庭。刚刚离开祖国的人,总是情不自禁地把异国景物与故国风光相比较,引起浮翩联想。“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意思是:登上黄河北岸,就看见常山紧连着代郡,哨所、堡垒绕着黄河北岸,一眼望去,绵延不绝。
这两句表示渡过黄河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眼前就是汉代的北方边塞,一出边塞就是胡地异域,如今我们这些汉人也将出塞,言外有对故国的无限怀念之情,也有此去前途未卜的恐惧。
这一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将眼前实景与心中联想、北国与江南浑然一体,隐含着无限难言之情。
下一层寓情于事,先从视觉转向听觉,听到异方的音乐,使人心悲,一曲陇头歌使人肠断。陇头歌是乐府民歌,流传于秦中,是表达征人行役思乡之情的歌曲。一进异域就听到这样的歌曲,当然更激起诗人国破家亡、羁旅异乡的悲愁。
诗人骑在马上,神思恍惚,加上路途陌生,在薄暮之中迷失了方向,在北山脚下团团乱转。“薄暮”、“失道”,既表明诗人心情不定,彷徨愁绝,又象征前途黑暗,吉少凶多。在这种氛围、情景下,立马踌躇,进退狼狈,是可想而知的了。
王褒在国新亡初为虏之时,凄怆伤心,不乏家国之痛,乡关之思。创作上除了对仗工整、用典贴切、音韵和谐之外,还以一种苍凉的情调代替了他前期的绮靡之音,在北朝,他的诗名仅次于庾信,较为出色的是一些写边塞和从军的乐府诗。这一首是风格转变期的代表作。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人寒窗。|什么意思|大意|注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人寒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有所思 ② ,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 ③ ? 双珠玳瑁簪 ④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 ⑤ ,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⑥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 ⑦ ,兄嫂当知之。 妃
-
【名句】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 [注释与译文]趦趄(zījū),踌躇不前的样子。嗫嚅(nièrú)口动欲言而止的样子。这两句写势利小人去谒见权贵时的丑态,意思是:脚想前进又迈不开步,嘴想说话又讲不
-
[汉] 杨 恽 恽材朽行秽 ② ,文质无所底 ③ ,幸赖先人余业 ④ ,得备宿卫 ⑤ 。遭遇时变 ⑥ ,以获爵位,终非其任 ⑦ ,卒与祸会 ⑧ 。足下哀其愚矇 ⑨ ,赐书教督以所不及 ⑩ ,殷勤甚厚
-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 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 日光之下的劳碌, 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太阳出来,太阳落下, 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 又向北转,
-
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东岱前後魂,北邙新旧骨。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何如会亲
-
十二月二十四 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突然天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天气突然变冷的古代诗句,描写天气凉的诗句,形容天寒冷的诗句。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代:韩愈《送刘师服》译文:夏天过半了,寒气渐起,风吹过身子,感觉有微微寒冷,看着远处的景象,依稀有点秋天的感
-
宋词典故·瞻乌爰止 【出典】 《诗经·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唐·孔颖达疏:“言民无所归以见恶之甚也。”《文
-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