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贤言诚信,多闻戒行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仁贤①言诚信,多闻②戒行③具④。
【注释】①仁贤:贤明之人。②多闻:广闻博识。③戒行:戒,即佛教戒律,戒行,即戒律所禁止的行为。④具:完备。
【释义】贤明之人讲求诚信,这样就可以具备广闻博识和不做戒律所禁止的事。
【点评】佛教徒讲诚信,就可以保证其行为符合佛教规范。
参考文献
法句经卷下
-
【注释】:(《宜秋轩诗》叙云:“予去官,结小轩自适。轩近秦淮,清旷幽寂,与秋相宜,故号宜秋。”轩东古桂一株,花已烂熳,人无知者。偶夜闻香自东来,旦起访之,得于荒庭废苑中。余既叹其不为人所赏识,而复嘉其不以无人而不香也。绕树嗟悼,慰之以诗。)
-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君恩壮健犹难报,况被年年老逼身。
-
词的上片是对过去离乱生活的回顾与感慨,元好问自金宜宗贞祐元年(1213)以来,因避兵几经转徙,颠沛流离,哥哥元好古死于病乱之中。移家登封后稍微安定下来,但在汴京为官,仍是单身生活。北边烽火未熄,自己孤身一人,是这首词的抒情背景。开头一句,“素丸何处飞来”,突兀发端,笔势飘逸,却原来又到中秋了。月光依
-
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
-
《庄子》 秋水时 ① 至,百 ② 川 ③ 灌 ④ 河 ⑤ 。泾流 ⑥ 之大,两涘 ⑦ 渚崖 ⑧ 之间,不辩 ⑨ 牛马。于 ⑩ 是 (11) 焉 (12) 河伯 (13) 欣然 (14) 自喜,以 (1
-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
-
【注释】:原题注: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九月望一日也。
-
【题解】 唐诗篇名。七绝。白居易作。见《白居易集》卷一九。属杂律诗。约作于长庆二年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途中。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前两句描绘暮色,后
-
【注释】:咏物词发展到南宋已进入成熟期,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类。与北宋的咏物词相比较 ,南宋咏物词更具有一种幽微细腻的特色,虽然不容易看出其寄托所在,但更富有朦胧美。张鎡的这首词就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修身》) 【鉴赏】 “礼”之一字,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多有涉及。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