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治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而五教明,则德化洽通,彝伦攸叙。|什
【名句】夫治化之本在于正人伦①,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②,庠序设而五教明③,则德化洽通④,彝伦⑤攸叙⑥。
【注释】①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②存乎设庠序:意为人伦的确立与否在于学校能否设置。③明:显扬。④洽通:融洽沟通。⑤彝伦:正常的人伦。⑥攸叙:疾速抒发。
【释义】治理教化的根本在于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而这种关系准则的确定却在于学校能否设立,学校设置了所有的教化内容都能得到显扬,使德行教化能够融洽沟通,正常的人际关系准则能够疾速地得到抒发
【点评】因为学校教育不仅可以传授知识,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所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时也离不开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宋书·礼志一
-
古因明把因支正确与否归纳为9种因素,旧称“九句因”。这九句因反过来又成了检查因支在形式上正与不正的手段。在判断一个因正确与否时,是从因与同品,异品的关系上着眼的。什么是“同品”呢?所谓“同品”(sap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译注1】捣衣: 古人在缝衣之前,把衣料捶平。句意: 长安城的月夜,只听见千家万户的捣衣声。秋风吹不尽的,是那
-
李阳冰《草堂集序》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 1 。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2 。蝉联圭组 3 ,世为显著。中叶非罪 4 ,谪居条支 5 ,易姓与名 6 。然自穷蝉至舜 7 ,五世为庶 8 ,累世不大曜 9
-
策马归来傍晚天色黯然,似乎酝酿着一场雨。这样的天气,特别适合一个人到桥上走走。拎一把伞走下楼,没走几步,细雨迷蒙。好一场及时雨啊。
-
绿野仙踪 清乾隆抄本《绿野仙踪》 正文书影 清道光十年(1830) 刊本 《绿野仙踪》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金不换》、《绿野仙踪全传》。一百回,一作八十回。题“百川李先生著”。李百川,
-
【4213】同情的启蒙:18世纪与当代的正义和道德情操(〔美〕迈克尔·L·弗雷泽著,胡靖译,译林出版社,22 1万字,2016年9月第1版,48元)7
-
齐白石 (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小名阿芝,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杏子坞老民、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幼年家贫,当木工以养家。从外祖父周雨若读《千家诗
-
【3849】美国政党与选举(〔美〕L•桑迪•梅塞尔著,陆赟译,译林出版社,24印张,2017年11月第1版,32元)△共7章:①美国选举与政党的背
-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
-
沂蒙山区妇女特有的土布斜襟上衣、紧紧梳在脑后的发髻、紧抿的双唇、黝黑皮肤里闪现的阳光的味道,质朴的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站在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