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学释奠,行二跪六拜礼,立献帛爵一次,不读祝文,不饮福受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名句】视学释奠①,行二跪六拜礼,立献帛爵②一次,不读祝文③,不饮福④受胙⑤。
【注释】①释奠:古代在太学中举办的祭祀孔子的一种盛大典礼。②帛爵:帛,一种丝织品;爵,古代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有三足。举行释奠之礼时要向先师进献帛爵,以表示敬意。③祝文: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一种文体。④饮福:福,指古代祭祀中所用的酒肉,这里特指酒。饮福,是祭祀中进献祭酒的一种形式。⑤受胙(zuo):胙,祭祀中用过的肉。
受胙,是举行释奠之礼中的一种礼仪。
【释义】皇帝在太学中参加释奠典礼时,只实行二跪六拜的礼节,献帛、爵一次,不宣读祝文,取消饮福、受胙等仪式。
【点评】清朝之所以降低了释奠之礼的礼仪规格,主要是与体现皇权无比崇高的地位,使其与皇帝祭祖的礼仪规格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二祠祭清吏司
-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
古文·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江出西陵(1),始得平
-
吴迈远楚朝曲白云萦绕荆山阿,洞庭纵横日生波。幽芳远客悲如何,绣被掩口越人歌。壮年流瞻襄成和,清贞空情感电过。初同末异忧愁多,穷巷恻
-
《乡间野趣》之沈万三秀上杭州 沈万三秀上杭州,脚脚踏在自田头,这是苏州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说的是从前沈万三家财万贯,富得不知怎么
-
作者: 张海洲 【本书体例】
-
吴全节 鸟啄残花污草庵,一春未到两山探。 忽观痴老图中道,南峰翠带北峰岚。 吴全节(约1273—1357),元诗人。字成季,号闲闲、看云道人,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县锦江镇)人。学道于龙虎山张留孙。元世
-
汉包六合冈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
[宋]黄庭坚人生要当学,安燕不徹警。古来惟深地,相待汲修绠。这首诗送人时并劝学。“学
-
中国古典诗词历来不乏离情别绪的描写,许衡的这首《满江红》可谓元词中这方面的一篇上乘之作。
-
静巷无来客,深居不出门。铺沙盖苔面,扫雪拥松根。渐暖宜闲步,初晴爱小园。觅花都未有,唯觉树枝繁。地润东风暖,闲行踏草芽。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尝茶。溜滴檐冰尽,尘浮隙日斜。新居未曾到,邻里是谁家?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