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治,由乎政事修举;政事修举,由乎人才众多;人才众多,由乎师道得人也;必欲师道
【名句】国家之治,由乎①政事修举②;政事修举,由乎人才众多;人才众多,由乎师道得人③也;必欲师道得人,必须推访④延聘⑤。
【注释】①由乎:在于。②修举:治理得当。③得人:获得人才。④推访:访求。⑤延聘:聘请,邀请。
【释义】国家的治理,在于政事得到恰当的治理;政事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于人才众多;人才众多,在于有适当的人选充当老师;要想获得很好的老师人选,则必须全力访求聘请。
【点评】人才都是老师培养的,欲想获得更多的人才,则必须首先拥有优秀的师资。
参考文献
丘浚大学衍义补卷七十设学校以立教下
-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永远学不完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知识永远学不完的古文,古诗词中描写永远的不放手的,知识永远学不完的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作品赏析【注释】:春日登金(一作九)华观白玉仙台古(一作上)。还疑(一作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
条风发动协初辰,玄圃瑶山景象新。千载百灵资介福,沧溟重润月重轮。
-
风吹杨柳出墙枝,忆得同欢共醉时。每到集贤坊地过,不曾一度不低眉。梁王旧馆雪濛濛,愁杀邹枚二老翁。[此句兼属梦得。]假使明朝深一尺,亦无人到兔园中。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裴令公在日,常同听杨柳枝歌,
-
【原题】:百七丈和篇有尽道温柔别有乡谁知绛阙水茫茫之句意有属也再用韵奉酬
-
【题 解】孟浩然少时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早年同遇陶钧主,利钝精粗共在熔。[宪宗朝与韦同入翰林。]金剑淬来长透匣,铅刀磨尽不成锋。差肩北省惭非据,接武南宫幸再容。跛鳖虽迟骐骥疾,何妨中路亦相逢。
-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选一)》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① 。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 ② ,谁知此疑神 ③ 。 【注释】 ①嗒(ta)然:解体貌,语出《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
-
【名句】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注释与译文]“裹尸马革”即“马革裹尸”,形容英雄战死沙场,没有棺木收殓,只用马皮包着尸体埋葬。后汉马援曾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汗竹,指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