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三之义,师居其一,君之所不臣者
【名句】凡学之道,严师①为难,师严然后道尊②,道尊然后民知敬学③。在三之义,师居其一,君之所不臣④者二。当其为师则勿臣⑤也,师之尊也如是。
【注释】①严师:尊敬老师。②道尊:教育地位尊贵。
③敬学:重视学校教育。④不臣:不视为臣。⑤勿臣:不必称臣。
【释义】对于教育来说,尊敬老师为最难,老师地位尊贵了教育的地位才能尊贵,教育地位提高了民众才知道重视学校教育。在这三种意义中,尊师占居其一,君不视为臣的意义占其二。当臣为君之师时就不必称臣,老师地位的尊贵由此可见一斑。
【点评】作者反复强调师道之尊严,目的在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周召双桥随笔卷二
-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
斩蛟将军飞上天,十年海水生红烟。惊涛怒浪尽壁立,楼橹万艘屯战船。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鸱夷不裹壮士尸,白日貔貅雄帅府。长鲸东来驱海鱿,天吴九首龟六眸。锯牙凿齿烂如雪,屠杀小民如有仇。春雷一震
-
假 ① 人之亡……林回 ②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 ③ 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
-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结合述怀。这首诗却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政局的变化,情景交融,虚实相成,在作者的感时诗中别具一格。 诗篇开首即从朝廷搬迁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景象落笔。“草萋萋”,虽只寥寥三个字,却点明了
-
其厌世自悼,同颜驷之叹。(胡震亨《杜诗通》卷二十一引刘辰翁语) 【诗例】 耳聋 杜甫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解析】
-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赤子视万
-
来往天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何时策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作品赏析【原题】: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上僧舍
-
作者: 王瑞明 《寰宇访碑录》十二卷。周、秦、汉、魏
-
【4355】海洋发展:现实与构想(贺鉴主编,于洋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6 2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45元)4章:[1]海洋治理经验;[2]海洋权益
-
尔争伉俪泥中斗,吾整羽仪松上栖。不可遣他天下眼,却轻野鹤重家鸡。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