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设之庠序学校,而习以诗书礼乐,所以教民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先王①设之庠序②学校,而习③以诗书礼乐,所以教民孝。
【注释】①先王:古代圣明的君主。②庠序:这里特指基层学校。③习以:教以。
【释义】古代圣明的君主设立各种学校,讲授诗书礼乐,目的是教育民众要树立孝的观念。
【点评】教化民众是古代设立学校的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解缙文毅集卷九永怀堂记
-
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书。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为夫妇,乃言:“我与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后方可照。”为夫妻,生一儿,已二岁。不能忍,夜伺其寝后,盗照视之。其
-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
-
全吴嘉会古风流。渭南往岁忆来游。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至今无限盈盈者,尽来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遥认南朝路、晚烟收。三两人家古渡头。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斧征。 东市买
-
倾杯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
-
【4112】百岁新稿(周有光著,张森根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8万字,2014年1月第1版,45元)△这本书系周有光先生在100岁之前的十
-
观永乐公主入番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作者简介】 孙逖(696~761年)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
-
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差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
《玉京秋》为周密自度曲,词咏调名本意。音韵谐美,别具声情,值得治词乐者重视。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知秋之为秋者,莫若游子羁客。刘禹锡《秋风引》所云:“何处秋风至……孤客最先闻。”亦同此意。玉京,长安,并指
-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清纪昀等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