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仰之弥①高,钻②之弥坚,瞻③之在前,忽焉④在后。
【注释】①弥:更加,越发。②钻:钻研。③瞻:望。④忽焉:忽然。
【释义】颜渊说:(孔夫子的学说)仰望它越觉得高,越钻研越觉得深,眼看着它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去了。
【点评】孔子博大精深的学说使后人赞叹不已。
参考文献
论语·子罕
-
雨过尘埃灭,沿江道径平。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寂历闲吟动,冥濛暗思生。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宿犬闻铃起,栖禽见火惊。曨曨烟树色,十里始天明。
-
一文城东去三十里,有天福山,山势不高,却很有名。公元1937年12月24日,这里爆发了震惊胶东的天福山起义。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
姜夔 归心已逐晚云轻,又见越中长短亭。 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 这是一首笔调轻快、意境浑融的纪行诗。绍熙四年(1193),作者曾客居越中,这首诗当是他离越中、经萧山时所作。“萧山”,山名,在
-
南朝·梁·吴均 2 仆去月谢病 3 ,还觅薜萝 4 。梅溪之西 5 ,有石门山者 6 ,森壁争霞 7 ,孤峰限日 8 ,出岫含云 9 ,深溪蓄翠。蝉吟鹤唳 10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 11 ,绵绵成韵
-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干宝·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
-
祭文赏析·《祭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文》(李成林)
-
国学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语出《韩非子·问辩》。在圣明君主的国家中,命令是最高贵的言辞;法律是处理政事最适宜的准则。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