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与赏析
【原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
【译文】
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置身于这山中。
【赏析与启迪】
这两句诗说明,只看到庐山的一个局部而没有真正认识庐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身在此山中”。由于身在庐山之中,就不可能看清庐山的全貌。
这两句诗看似在分析观景时所见庐山或成峰,或成岭的原因,实际上却通过庐山形貌变化的生动形象,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看问题不够全面,导致作出错误的决断,结果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却还自以为是。
为人处世一定要有全局观念,观察事物一定要跳出事物本身,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
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道途绵万里,日月垂十龄。浚郊避兵乱,睢岸连门停。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义苑手秘宝,文堂耳惊霆。暄晨躡露舄,暑夕眠风棂。结友子让
-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作品赏析【顾注】当是至德元载冬作,盖避地白水鄜州间,窜归凤翔时也。此诗见赵次公本,但注云至德二
-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秋。这首词的题目是“寒夜闻角”,全词即是抒写远离家乡的游子寒夜听到凄清的号角声而触发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前三年,元微之为予编次文集而叙之。凡五秩,每秩十卷,迄长庆二年冬,号白氏长庆集。尔来复有格诗、律诗、碑、志、序、记、表、赞,以类相附,合为卷轴,又从五十一以降,卷而第之。是时大和二年秋,予春秋五十又七
-
郭震《宿渔家》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译文】 渔民的生活是多么清苦,世代傍海而住,以海为生,只有两三间小草屋,屋顶上盖的也只是生在水边的芦花,然而他们的
-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2〕 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3〕 松桧丛中疏畎亩 〔4〕 ,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5〕 〔1〕该诗描绘了阴山山脉的奇丽雄
-
孟子曰:“君有过 ① 则谏 ② ,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③ 。”(《孟子·万章下》九) 注释 ①过:过错。②谏:规劝使之改正。③易位:变更皇位、易立君主。 【译文】
-
任氏,女妖也。有韦使君者,名崟,第九,信安王袆之外孙。少落拓,好饮酒。其从父妹婿曰郑六,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托身于妻族;与崟相得,游处不间。天宝九年夏六月,崟与郑子偕行于长安陌中,将
-
政治协商会议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的社会贤达等方面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国是的会议,简称“旧政协”。1945年《双十协定》公布后,国民党当局继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但由于解放区军民的
-
俞大猷《题七星岩》 俞大猷 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间。 天不生奇石,谁擎万古天? 七星岩在广东肇庆市北郊,由七座陡峭的石灰岩组成,布列似北斗七星,故名。七座石岩从东到西依次为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