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
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句子出处:明·姚舜牧药言,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凡是做人都必须首先立志。 雄心壮志不确立, 一生都虚浮无根基,如何担当大事?年老而志气应当更加旺盛, 处境困穷而意志应当愈加坚定, 这就是说的立志。
-
陈三立《十一月十四日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陈三立十一月十四日夜发南昌月江舟行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作者简介陈三立(1852—1937年),字伯严,号散原
-
赤栏桥外柳毵毵 ① ,千树桃花一草庵。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瑶圃琼台玉作田,高人策蹇灞桥边 ② 。诗成自为丰年喜,沽酒寻梅
-
这首词巧妙点化前人佳句,竟创出一种别样的意味。起首三句由离人枕上所离,写曙色欲破之景,妙从听觉得之月皎为乌栖不定之原因,一个“惊”字,动态毕现,着重仍乌啼,不月色。此句亦为下文“唤起两眸”张本。总此三句:乌啼、残漏、辘轳,皆惊梦之声。下两句
-
国学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出处和解释
【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语出唐代李白《上李邕》诗。有朝一日,大鹏随风飞起,直上到九万里的高空。假使风停,大鹏落下来,也能掀起巨大的海浪。作者以大鹏自比,
-
名言: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 注释: 谪(zhe): 降职。 句意: 自身受到委屈而不改变主张, 任凭被贬谪上百次,又有什么损失呢? 出处: 宋·王禹偁《三黜赋》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文王劳 ① 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文韬·文师》) 【注释】 ①劳:慰问。 【译文】 文王慰劳太公并问道:“您喜欢钓鱼吗?”太公答道:“君
-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诗鉴赏 《嫦娥》这首诗不是吟咏嫦娥的。它写了诗人的一种情绪,一
-
【原文】 呜呼! 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 ① 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
-
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