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春词》·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七言绝句诗是写宫怨的。它写“怨”,不在人物愁容满面的外形上着墨,而在人物牵情触绪的心境上落笔,有相当的感染力量。
首句“新妆宜面下朱楼”,说梳洗妆扮,调脂匀粉,焕然一“新”,色丽称“宜”,可见这位女主人公是特意修饰仪态的。她整容添貌后走下楼来,这动作本身就暗示了之所以要打扮得漂亮一些的原因了。
次句“深锁春光一院愁”,说下楼后看到了一片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景致,这本来会令她赏心悦目,然而她却产生了别样的感受,不禁怨将起来。“春光”被“深锁”在宫墙之内,使长年幽居于这里的妙龄女子睹春而伤情,流漾出颇为难耐的寂寞,所以变成了满院春光满院愁了。这种心理错位,反映了人物有青春年华任虚度的苦闷。
三句“行到中庭数花朵”, 说她信步走到庭院中间无聊之极,只得数落花以遣闷。人们不免要产生疑问:她到这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从她置身在骀荡春光里不为良辰美景所心动,而偏偏要去“数花朵”,让时间就这么推移过去的表现里,读者也就可以探知到在她的心灵上是一片没有生气的荒原。花是好看的,姹紫嫣红,然而它再妍丽,一成落花,那还有什么生命呢!由此,我们不能忽视了这“数落花”的内在意蕴。女主人公是在以“落花”自比,她貌美如花,但岁岁月月消逝着青春年华,叹怨嗟恨,所以见落花而生伤感,就象“数落花” 一样在计算着她被冷落了多少时间。
末句“蜻蜓飞上玉搔头”,“玉搔头”,女子首饰的一种,即玉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白居易长恨歌:“花细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这句诗意是说不解人愁的蜻蜓飞到玉簪上来了,似乎只有它在赏此新妆。这样煞住全诗,显得意峭情拔,点明了宫怨的主题。这位宫人妆成伫候君王,久待不至,邀宠不成,落得枉自打扮了一场!蜻蜓无知,“飞上玉搔头”,使她倍觉孤凄!
在封建社会里,幽禁在宫苑里的妇女,是统治者的玩物。“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大多数终生不得见君王一面,直到抑郁而死。这首诗细腻地写了女主人公从怀有希望到成为幻影的心里过程,巧妙地将怨藏在层层递进的诗句之中,令读者卒读大感其悲。
-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
-
作者: 贾笃岐 【本书体例】
-
古文观止·宋濂·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①。
-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泪,月落猿啼欲断肠。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女子娇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没形容女人妩媚的古诗,谁知道形容女人妩媚妖娆的诗句,谁能提供一些描写女子妖媚的诗句(古文)、。非诗,歌词也《青狐妖》(节选)风光灼华过桃夭 黛青淡扫柳眉梢 卷睫长掩玲珑眼 并指菱唇贝齿咬 三丈软红春帐宵 媚眼如丝重影摇 交结满铺银
-
《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隋·王通《中说》,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原题】:十四日同张伯修罗坚甫大智赏探韵即事感兴殊激懦衷翌日会保福辱诗示教借张大韵同赋
-
初发江陵有感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
-
《牡丹·牡丹二首》咏牡丹诗鉴赏 温庭筠轻阴隔
-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