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荆州十首(其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轼
荆州十首(其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1086年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1101年徽宗登基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苏轼之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题解荆州十首是苏轼青年时期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仁宗嘉祐四年(1057年)九月,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一道取水路出三峡到荆州,这年十二月八日抵达江陵驿,次年正月初五离江陵北上。三人沿途写了一百首诗文,编成南行集。苏轼的荆州十首陆续写成于逗留荆州的几十天中。此为其中第一首。
简析这第一首是组诗的发端,总括了诗人初到此地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描绘了荆州平畴千里、大江奔流、白沙回旋的地理形势、自然环境和人来船往的水陆繁忙场景。结尾两句是对荆州历史的简要回顾,既点明该城的战略重要性,也为组诗的全面展开抒写埋下了伏笔。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品赏析【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
-
戒律是梵语Vinaya(毗奈耶或毗尼)的意译。毗奈耶包括两大部分,即波罗提木叉(戒)与犍度(律),二者合称戒律。戒,实际上是制约各人行为的法则,即是戒相条文;律,是维护教团的制度,包括受戒、安居、布萨
-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荆卿一去後。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音乐歌曲大全,内容包括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古诗词改编的歌曲,10大古诗词背景音乐。1. 歌曲及歌手:《人面桃花》邓丽君 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2. 歌曲名称及歌手:《虞美人》邓丽君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
-
动物是文学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形象,动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所承担的叙事作用也越来越丰富。在广阔的农村,人与动物依然保持着一种看似和谐
-
朋友和敌人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囚犯,越狱而逃。他没命地朝前飞奔,身后紧紧跟着追捕他的狱卒。他竭尽全力,终于摆脱了狱卒的追赶。但是,
-
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但知莫作江西意,风景何曾异帝乡?
-
园天方地局,二十四气子。刘生绝艺难对曹,客为歌其能,请从中央起。中央转斗破欲阑,零落势背谁能弹。此中举一得六七,旋风忽散霹雳疾。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四方
-
草生陇坂下,鸦噪城堞头。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今日槿花落,明朝梧树秋。若负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
赵良说商君 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