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长沙过贾谊[1]宅
【原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2],万古唯留楚客悲[3]。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4],湘水无情吊[5]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6]到天涯!
【注释】
[1]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西汉初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2]三年谪宦:贾谊受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谪:贬官降职。栖迟:居留,漂泊失意。
[3]楚客:流落楚地的客子,此指贾谊。
[4]汉文:指汉文帝。有道:指治国有方。
[5]吊:指贾谊作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6]吊:指贾谊作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作者】
刘长卿(?~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赏析】
刘长卿是“清才冠世”、“诗调雅畅”(唐才子传)的杰出诗人,因其“刚而犯上”竟“两遭迁谪”。一次是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由苏州长洲县尉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又一次是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秋天,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本篇即诗人从鄂岳南贬路经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时的怀古伤今之作。
此诗通过对贾谊迁谪失意不幸命运的同情,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身世之感。首联一个“悲”字,奠定全诗基调。漂泊栖迟,抱负成空,“三年”谪宦,“万古”悲哀。此为贾谊之悲,更是刘长卿之悲。颔联深秋暮色,似乎暗示国家前景岌岌可危。颈联先从文帝有道,贾谊尚且抑郁而死,隐约联系自己的坎坷沉沦;再从屈原不知贾谊吊念自己,联想到贾谊定不会料到有人会凭吊他。时间长逝,忠臣遇谗的悲剧不断上演,诗人不禁发出“怜君何事到天涯”的深沉感叹,在为古人鸣不平的同时,寄寓着诗人自己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此诗借古伤今,含蓄蕴藉。诗人巧妙地将自身的坎坷际遇和内心的悲苦融入到具体的诗歌意象之中,借古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讽世之意含而不露,体现出刘长卿近体诗研练深密、婉曲多讽的风格。本诗将个人身世不平的深沉感喟不露凿痕地熔铸于典型史事的描叙之中,令人既能身临其境地观看到意蕴丰厚的悲秋图景,又能清晰明了地聆听到诗人心底激越抑塞的呼声。作者正是精于“炼饰”,从而赢得人们对其“清才冠世”的赞赏。
-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
古文·赤壁之战 司马光初(1),鲁肃闻刘表卒(2)
-
【生卒】:1869—1945【介绍】: 俄国作家、象征派*女诗人。生于一个官吏家庭。1903-1904年她和自己的丈夫,俄国著名象征主义首倡者梅列
-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品赏析【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2、坐:因而。3、本心:天性。【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
《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出处】唐 王维《酬张少府》 。 【翻译】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 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全诗】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
-
原名为《数术大略》。共九卷。元代人称之为《数学九章》,又有人改九卷为十八卷,并于明代初期收入《永乐大典》。明代,王应遴从《永乐大典》抄录时,便定名为《数书九章》。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沿用元代之书名
-
折桂令·棋 张养浩 烂樵柯石室忘归。足智神谋,妙理仙机。 险似隋唐,胜如楚汉,败若梁齐。 消日月闲中是非,傲乾坤忙里轻肥。 不曳旌旗,寸纸关河,万里安危。
-
《牡丹·牛尊师宅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段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