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的产生
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建立佛教教团,具足佛、法、僧三宝,标志着佛教的正式形成。初期的佛教教团因人数较少、生活简单,主要由释迦牟尼的个人威望维系,并没有什么戒律。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教团人数日众,成分也渐趋复杂,出身不同,接受教育不同,出家动机不同,种种不同交织,矛盾与纷争也就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为世人所鄙夷、唾弃的事来。鉴于这些,释迦牟尼着手制定戒律。
据律典记载,释迦牟尼最早制定了以下四条根本大戒:
淫戒。释迦牟尼成道十二年时,摩揭陀一带发生饥荒,众弟子乞食困难。于是,佛弟子须提那率领众僧回到故乡毗舍离国一带向亲友乞食。一日,被须提那俗家的女奴看见了,回去禀告须提那的母亲,说须提那已回到故乡,须提那的母亲自是欢喜不尽,连忙前去看望须提那,执手相坐,问短问长,最后话头一转要须提那舍道就俗,为她传宗接代,因按古印度习俗,若无子嗣,死后家中财产归国王所有。须提那听从母言,只是要母亲让他以后继续出家为僧。须提那与出家前的妻子同居,不久便生下一男孩。此事被其他比丘得悉,众比丘责怪须提那不该做下这等恶行,并急忙面告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由此召集众弟子宣布定戒:比丘不能犯淫戒,若违者开除出教团。据说这是佛教制戒之始,所以比丘戒的第一条为淫戒。
唐代释迦说法像(四川巴中始宁寺第2号窟)
盗戒。据说释迦牟尼与众弟子在王舍城鹫峰山拾薪建僧房。一日入城乞食时,僧房被百姓拆除。连建三次均遭此运。比丘达腻迦怒火中烧,正欲发作,忽想起他的一个木匠亲戚处有可用之材,便前去谎说阿阇世王赐他木材让他来取。木匠听说是国王首肯的,只好让他随意取材。达腻迦将木料锯成段堆在一起,被守城的人发现,上报阿阇世王。阿阇世王派人捉拿达腻迦问罪。到了王宫,达腻迦反诘阿阇世王说:“当年你刚登上王位时答应佛用薪草水都由你布施,难道忘了吗?”阿阇世王无言以对,只好将他放走。释迦牟尼知情后便派阿难到城里询问行人:“阿阇世王对比丘盗窃五钱以上或值五钱的衣物如何判罪。”行人告知:“国王有令,犯此法者不得为比丘。”释迦牟尼因此制订第二条戒律:凡偷盗或不经物主同意拿走东西者,开除出教团。
杀戒。据说由于释迦牟尼经常教化比丘:人生是苦,生灭无常,因而引起部分比丘产生厌世思想。有些比丘请鹿杖外道屠杀自身,并付以三衣作酬劳,有六十位比丘因此而丧身。释迦牟尼为了制止这一行为,制定杀戒,严禁杀戮、自戕等种种血腥行为,违者开除出教团。
妄语戒。一次,一些比丘在跋仇末江水边结夏安居。正遇荒年,乞食难得,于是大家商定进城乞食时相互妄称已得圣果,以此获得信徒的供养。解夏后,比丘们回到舍卫国拜诣释迦牟尼。自跋仇末江水边解夏归来的比丘们个个心宽体胖,容光焕发;而留守舍卫国的比丘个个形容枯槁,双目无光。舍卫国的比丘称奇,问其究竟。安居比丘便直言相告,即遭留守比丘鄙视。释迦牟尼为此制订妄语戒,违者开除出教团。
佛说法图(陕西西安大雁塔门楣)
以上四戒是佛教一切戒律中最根本的大戒,只要违犯其中的一条,便要逐出教门。后来制订的其他一切戒条都是从这四条根本大戒中演绎出来的,其目的也是为了约束比丘不违犯这四条根本大戒。自从释迦牟尼开始制订戒律以来,凡属大家认为不轨的行为,释迦牟尼就制订相关的戒律。这样,陆陆续续的戒律越订越多,一直延续到释迦牟尼逝世。这些戒律经后人结集修订,载入佛典,流传至今依四分律的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弥与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
-
古文观止·杨恽·报孙会宗书 恽既失爵位家居,
-
[魏]曹植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
-
《观书辞,诚有用工处,但如懊惜,亦甚害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懈怠流浪,患不觉耳;觉
《观书辞,诚有用工处,但如懊惜,亦甚害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懈怠流浪,患不觉耳;觉即改之,何暇懊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 其母方绩 ① 。文伯曰: “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②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 “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 居,吾语女 ③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
-
烈祖 作者: 高华 【本书体例】
-
咏史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简介】 高适(701~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
李白--《长门怨二首》 【内容】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
《洞庭湖上》 胡也频 激烈的愤怒之长风, 横扫这苍茫的湖面, 五百里的水波澎湃着, 彷徨了安静的鱼舟。 蒙蒙的灰色之雾, 将水天染成一色, 一切的固有变样了, 弥漫着拘挛与颤栗。 无数的浪花和雨珠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