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式《牛尊师宅看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牛尊师宅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段成式
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翦紫霞芳。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诗题中的“尊师”,系对道士的敬称。唐齐已经吴平观诗云:“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乾。”牛尊师名与事迹俱已失考。这首小诗写诗人在一个暮春的日子,到牛尊师的道观里观赏盛开的牡丹,兴致盎然,并由此触发了欲成仙得道的奇妙遐想。
首句,说牛尊师宅别有洞天,神仙府第春意荡漾,仿佛觉得春日也更长了。这就传达了诗人极其新鲜、愉悦的感觉。
次句言在春风的剪裁、陶冶下,翠绿色的花丛里芳气袭人,艳丽的紫牡丹更发出诱人的幽香。“花不醉人人自醉”,有这句承上启下,诗人便有机展开了下联中神奇的联想和议论。句中“翦”同“剪”。“风翦”即春风象剪刀般裁剪、轻拂花丛。此出自唐诗人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贴切,将被人们视为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化描绘出来。但诗人并未简单模仿贺诗,而以“翠丛风翦紫霞芳”一句,简练、传神地绘写了春风化育万物及其感人的形象特征。虽时已暮春,但诗人感觉牛尊师宅里春日更长,似仍在初春时节,故化用之。正是“风翦”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新妆,给洞天仙府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馨香。“风翦”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的美的启示。“紫霞”,原指紫色的彩霞。李白寄王屋山人:“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紫霞芳”,广义泛指紫霞色彩的百花香气浓烈,狭义则喻指名贵的紫牡丹芬芳馥郁。这里两义都含,照应、点题。南北朝以来,紫为贵官公服颜色,有朱紫、金紫等称。唐代三品官职以上始得服紫,牵连及于花草,紫牡丹身价也因此高贵起来。牡丹是著名观赏植物,为唐人心目中名花之首,紫牡丹则为同属诸品种中之冠。“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新开紫牡丹”(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便反映了当时的风气。从段诗中可见,作者对紫牡丹也是倍加赞赏的。
三、四句,诗人设想自己如果成为萧史仙家的座上佳宾,成仙得道,情愿举壶酣饮,一醉进入梦乡。萧史,传说为春秋时代人,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为作凤台以居。一夕萧史吹箫引凤,与弄玉共升天仙而去。“通家”一曰世代有交谊之家,一谓姻亲,两义俱通。扛壶,即举壶。
诗人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诗风艳丽。这首小诗亦然,写得缠绵宛转,情真意挚。前两句着意描写牛尊师宅里百花竞开,突出牡丹中的代表紫牡丹尤为芬香怡人。作者虽未细绘牡丹形貌如何动人,而以“仙春”、“翠丛”、“紫霞芳”等烘托、渲染,其美、盛之状自见,且令人自然想到,春风沐浴、催化了牡丹,它和一切受到侵润、化育的美物也在装扮着“仙春”,使“春日更长”。在这春意长驻、景色绮丽的洞天福地中,诗人禁不住留连驻足,叹为观止,恍惚进入仙境。诗篇的后两句是承接上联自然而作的遐想,又是形象化的议论。诗人歌赞艳丽的牡丹,留恋这神仙般的美好境界,以至触发对仙道的强烈向往,大醉方休,突出表现了他对美的憧憬、追求,自也隐寓了对人世间污浊不堪的厌恶、未能一酬生平志向的苦闷及欲求从中超脱的愿望。
-
德国的希特拉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
-
·俞樾· 南宋临安有刘贵者,字君荐。妻王氏,妾陈氏。一日携其妻往祝妻父寿。妻父王翁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留女而遣婿先归。途遇其友同饮而醉。及归,妾见所负钱,问其故。刘贵醉后戏之曰:“吾因家贫
-
作者: 邓庆生 【作家简介】马尔塞林诺·多斯·桑托
-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
【原题】:己亥八月廿一日除书予拜太平兴国宫祠官呈赵季茂
-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这大约是诗人在朋友子初的城外别墅所写的一首诗。时令是岁末春初,但
-
润叶濡枝浃四方,浓云来去势何长。旷然寰宇清风满,救旱功高暑气凉。
-
我经过我所视为“畏途”的香港,算起来九月二十八日是第三回。 第一回带着一点行李,但并没有遇见什么事。第二回是单身往来,那情状,已经写过一点了。这回却比前两次仿佛先就感到不安,因为曾在《创造月刊》上王独
-
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