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题西林壁·苏轼》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题西林壁·苏轼》原文与赏析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游庐山时所作,题在庐山西林寺院壁上。这首诗借庐山之景,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苕溪渔隐丛话载:东坡云:“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山中僧俗皆言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 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复作两绝云: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而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他于庐山“往来山南北十余日”,都在探究庐山真面的问题,此诗写出后,黄庭坚说:“此老人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刺语,非其笔端有口,亦安能吐此不传之妙。”这首诗写庐山面目,却不描摹山光水色,纯以理语出之。

对于庐山面目,主要在于看后才认识。因而诗以“看”领起。先从不同视角写,“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是一道山岗,侧面看则为一壁峭峰,继而又从“远近高低”四个角度看。远看如蛟龙蜿蜒,近看似一道屏障,从高处看峰峦如浪,从低处看隐天蔽日。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方面观察,其观感均不相同。一方面反映了诗人为了“识庐山真面”,往来于山的上下左右,或远或近,或仰望或俯视,不断地探视,不断地思考。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其结果都不相同。同一座山,为什么给人的印象如此相异呢,诗人答曰“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给人以启示:人认识事物往往受到局限而流于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同一客体给人的感受不同,任你如何调动角度,横看则不顾及其高,侧看则不顾及其长,远看则看不深,近看则看不全,高处看则看不细,低处看则看不清。“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因只处于某一立足点,于是得不出准确的全面的结论。这首诗过去人们总是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方面论述,殊不知它已从反面说明了“要识庐山真面目,必须对山面面观”,各个侧面的综合,也就是庐山的“真面目”。由于诗写得理寓形中,正意反说,也便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也就无怪它广泛传诵,历久不衰了。

猜你喜欢
  • 柳营曲·金陵故址·查德卿

    柳营曲·金陵故址 查德卿 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 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 南柯梦一觉初回,北邙坟三尺荒堆。 四围山护绕,几处树高低,谁,曾赋

  • 有言逆于汝心, 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心, 必求诸道。

    名言: 有言逆于汝心, 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心, 必求诸道。 注释: 诸: 之于。逊: 顺, 合乎。 句意: 有的话不合乎你的想法, 就一定要探求它的道理所在; 有的话合乎你的想法, 就一定要探求它

  • 《《名人传》引》鉴赏

    作者: 曹增渝

  • 田汉《重游扬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田汉重游扬州十访扬州卅载中,几回京口夕阳红。听箫最爱西湖瘦,试剑何如北固雄。此日金焦拳击岸,当时青白锦包龙。长江千古浓如乳,哺育吾

  • 李贺·李凭箜篌引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中的箜篌是古代一种弦乐器,李贺以箜篌作为自己的表达工具,凭借着箜篌的音乐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描写了自己弹奏箜篌的情景,描述了箜篌发出的动听音乐,并将音乐与美好的仙境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心情。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

  • 《仿子久小笔》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李日华 不是看山淡欲无,江空沙落眼模糊。 鹁鸠强要司晴雨 ① ,不管人眠着意呼 ② 。 【注释】 ①鹁(bo)鸠:又名鹁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鹁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

  •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却楚逆女以兵》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楚公子围聘

  • 《生查子·旅思赏析》

    此词通过写景抒发旅思。远山丛树,渐去渐远,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汇入青溪。虽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的山道,仍觉风寒林黑,晨昏难辨。未明写“旅思”,而“旅思”自现。

  • 大学生活的古诗词(谁知道解析大学生生活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大学生活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谁知道解析大学生生活的诗句,自编大学生活古诗,七言的,关于校园生活的古诗。枯燥乏味。?千言万语,非属我辈,不知李白死没死。;下课一到。 (看来韩先生受的打击不小)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宿舍心喜欢 网友

  • 殷金来《桑木扁挑》

    桑木扁挑 父亲有三根扁挑,一根桑木的,一根竹子的,一根荔枝木的。竹子和荔枝木的扁挑直直的,无论挑怎样重的东西,都是一副平直的身板。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