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子久小笔》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李日华
不是看山淡欲无,江空沙落眼模糊。
鹁鸠强要司晴雨①,不管人眠着意呼②。
【注释】
①鹁(bo)鸠:又名鹁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鹁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司:掌管,主管。②着意:注意,用心。苏轼中秋月:“天公自着意,此会那可轻。”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二。
清代画论家方薰曾云:“墨华淡渲,神韵自足。”(山静居论画)此中道理,也许黄公望早就深参悟透,只是未言而已。前人评其山水,直云:“黄思翁之笔,犹仙人所能,其用墨之鲜彩,一片清光,奕然动人。仙矣,岂人力所得而办?”正是高超的水墨技巧,使其画中的“看山淡欲无,”朦朦胧胧,在雨雾岚气之中隐隐泛出了一抹极淡极淡的青青之痕,这是早春的草吧,令人生起欣欣的生意。然而,这一切终究不能够看得十分清晰,因为“江空沙落眼模糊”。江水澄空,明月普照,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整个世界浸染成如梦似幻的银辉色,沙落平江均不见,浑然只有皎浩的月光,因而翠绿春山也只是淡淡的一抹而已。对于画中这个神话般的美妙境界,作为画家兼诗人的李日华,又以细腻的笔触,使子久的画境显得格外恬静幽美。古人所讲的“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在黄子久的画中,李日华的诗中,无不得到体现和印证。
黄子久不愧为画中圣手,但他还是难以表现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感受,这一缺憾,李日华的题诗“鹁鸠强要司晴雨,不管人眠着意呼”便使之得以弥补。鹁鸠逢晴则呼,不管此时已是夜深人静,人们酣睡正浓。诗人通过鹁鸠声声,进一步反衬出山林月夜的幽静。这又是一个“以声显静”的成功范例,正如王籍入若耶溪中所描绘的那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专题性史书。十四卷。明瞿九思编撰。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 瞿九思,字睿夫,号慕川。生卒年不详。湖广黄梅人。十五岁即作《定志论》,后被诬以聚民倡乱之罪,系狱三年。万历五年至京城,将长流居庸塞外
-
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且看杜牧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
-
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① 。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 ② 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 ③ 之桃梗也,刻削子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3408】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云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践探索(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编著,李勇毅主编,陈豪作序,党建读物出版社,24 2万字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翻译: 小时候不懂得月亮,以为它像一张白玉盘子。 又觉得它像是瑶台上的明镜,飞在蓝天白云之间。 上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下一句: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把它叫做白玉 -
题解 何谓“归田”?即回归大自然,回到民间,离开当时乌烟瘴气的官
-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① ?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② 。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③ 。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④ 。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一本无此二句)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