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苏武庙》诗意|阅读答案
苏武销魂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做过随县和方城县尉,官终国子助教。屡试进士不第,又好讥刺权贵,得罪宰相令狐綯,长期被摈抑,终身仕途不得意。温庭筠生活浪漫,颇有才名,他的诗设色浓丽,词藻繁密,有些吊古伤今、行旅感怀的诗,往往感慨深切,描写细致,显示了独有的风格特点。温庭筠的诗受梁陈宫体诗影响,也有浓厚的脂粉气,总的说来,他的诗内容比较贫弱。
这是一首歌颂苏武并为苏武未受重封而鸣不平的诗,其中也有诗人自悲不得重用的深沉感慨。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作为西汉朝廷的使节出使匈奴,匈奴王胁迫他投降匈奴,苏武坚贞不屈,被幽禁在大窖中,嚼雪吞毡;后来又把他流放在贝加尔湖,使牧羊,苏武仍杖汉节。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对匈奴实行和亲(以汉室公主嫁匈奴王)政策,派人要匈奴遣返苏武,苏武及其他九名使节得以荣归汉朝。苏武是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回国,共在匈奴留居十九年,出行时当是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在中国历史上,苏武作为使节被匈奴长期囚居流放,宁死不屈,杖节归来,历来为国人所歌颂赞扬,奉为民族气节操守的楷模。温庭筠写此诗除了抓住苏武在匈奴被厄的生活境遇,以及长期不得回归故国,而一旦归来所见变化极大之外,他特别强调的是派苏武出使的汉武帝,在他的特遣使节回来之日,他却埋身茂陵;而苏武虽立有奇功,行有亮节,却无缘得旧主封侯的恩遇,只从新君那里得到“典属国” (掌管归附汉廷的邦国有关事宜)的任用。诗人认为这是薄待了功臣。想到这里,为苏武的不遇,更为自己仕途的坎坷,独对秋江寒水,洒泪悲哭。诗人知道已经过去的机遇不会因失意者的悲哭而逆转,所以他特别点出一个“空”字:“空向秋波哭逝川”。
-
[宋]陈师道 触寒历险来特特,愧无以当欣有得。 向来忧患不相舍,知子用心坚铁石。 人畏有心事无难,此语虽鄙理则然。 君今意在翰墨间,他日人争让一先。 这是诗人在湖陵(今山东鱼台县东南)写给一位姓刘的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用兵如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古人用兵妙计的诗句,有关战斗的古诗和成语,用兵如神的典故5句话以内。<有关战争的古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座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太公张君景相孺人李君逢吉之碑文》(魏其江)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太公张君景相孺人李君逢吉之碑文》(魏其江)
-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夜归独坐
-
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後凋。香余白露乾,色映青松高。怅望南阳野,古潭霏庆霄。伯始真粪土,平生夏畦劳。饮此亦何益,内热中自焦。持我万家春,一酬五柳陶。夕英幸可掇,继此木兰朝。
-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 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
-
【注释】:
-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