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日月》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日月》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原文】:

日居月诸(1),照临下土(2)。乃如之人兮(3),逝不古处(4)。胡能有定(5)?宁不我顾(6)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7)。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8)。胡能有定?宁不我报(9)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10)。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11)。胡能有定?俾也可忘(12)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13),畜我不卒(14)。胡能有定?报我不述(15)

【鉴赏】:

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穹之诗也。”朱熹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诗集传中说:“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以诉之。”按照这种说法,本诗的作者应是卫庄姜,诗中的负心汉子应是卫庄公了。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毫无根据。

细观全诗,似乎是写一位遭贵夫遗弃的女子,控诉对方对她冷酷无情,甚至不惜虐待,使她受尽辛酸,心肝欲摧,呼告天地父母、哭诉哀怨。它揭示了在封建宗法社会里,男女在爱情问题上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诗分四章,采用反复咏唱的复沓形式,表达了弃妇的怨愤之情。

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男女双方无平等可言,女方往往是受害者。诗中的女主人公原想出嫁,终生仰靠丈夫,没料到被丈夫无辜遗弃,又远离父母,有怨无处申,有苦无处诉,一腔怨愤,喷薄而出,因而诗歌每章开头都直呼日月。这突兀其来的呼喊,其蕴含甚丰,含不尽意于言外。诗人反复高喊日月,犹如呼天叫地一样,似乎要日月为她作主,在它们面前倾诉内心郁积的怨恨与悲伤。日月,乃光明的使者,其辉光照人间,决不藏污纳垢。任何见不得人的东西,都要在日月光辉所及的地方,现出污秽丑恶的原形。诗人呼喊日月,意在在日月的光辉下,显露负心丈夫丑恶的灵魂。日月何其光明磊落,何其无私奉献!这和自私自利、朝秦暮楚的负心男子相比,日月又何其伟大,丈夫何其卑微渺小。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愤怒起来,对负心丈夫进行无情的揭露。“逝不古处”,是述丈夫婚后一变往日相处的态度,把夫妻恩爱置于脑后;“逝不相好”,是说丈夫对她不能友好相处,已有无事寻衅之嫌,横加挑剔,有甚于“不古处”。说明她们之间的感情已经破裂,丈夫对她进行虐待;“德音无良”,揭露其善于花言巧语,而心肠很坏,行为丑恶。可谓一针见血,触及本质。这个寡德的人为什么一步步践踏他们的爱情誓言,为什么会和她断绝关系直至遗弃她呢?诗中反复强调的“胡能有定”便是问题的症结之处,因为他朝三慕四,产生邪念,道德沦丧,在爱情上自然不会专一。这种人是极端的个人利己主义者,在生活、爱情上根本不对别人负责,根本不考虑别人的痛苦,诗人对此是认识清楚的,所以象连珠炮似的发出“宁不我顾”、“宁不我报”、“俾也可忘”、“报我不述”的控诉,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由于婚姻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孤立无援的诗人除了把满腔悲愤诉诸日月外,又想到自己的双亲。“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这种埋怨、责怪的语气,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合逻辑,但它却微妙而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这里既有对丈夫的痛恨,也有自己对这桩婚事的后悔,还有对父母的埋怨。正如朱熹所说:“不得于夫,而叹父母养我之不终。盖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诗集传)从表现看,好象是对父母决定让自己嫁给这个负心丈夫的埋怨。可是谁又能预料他是如此卑劣的人呢?可见这责怪和埋怨,实际上是对灵魂丑恶、冷酷无情的丈夫的一种更为严厉的谴责。不难想象,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定是怒火燃烧,悲愤之情已达高潮,诗歌至此,也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通过上面的悲诉,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异常痛苦的,但她并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并不逆来顺受,也不向别人乞求幸福,具有鲜明的反抗性格。这只是女主人公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还有善良宽厚的一面。她和其他受害的劳动妇女一样,在谴责负心男子的寡德的同时,对过去甜密的爱情还有所留恋,还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重归于好,反映了能够宽以待人的高尚风格。朱熹似乎看透了这一点,故在诗集传中说:“见弃如此,而犹有望之之意焉。此诗之所以为厚也。”这无疑是颇有见地之说。诗中的“胡能有定?宁我不顾!”“胡能有定?报我不述”等诗句中,就流露了这种思想感情。

本诗的突出的特点是为读者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的弃妇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时且能注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揭示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邶风·日月和诗经中其他名篇一样,善于运用重吟迭唱的方式,象剥笋似的层层揭露负心丈夫的丑恶灵魂,和演变过程,同时也层层表述了女主公的怨愤,相辅相承、循环往复,不仅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而且增强了诗的旋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 张传《捣练子梅花》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捣练子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张传皎似雪

  • 《七哀》情诗三百首赏析

    七哀 作者: 曹植 【原诗

  • 古诗文《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赏析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②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③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④ ,月照花林皆似霰 ⑤ 。 空里流霜不觉飞 ⑥ ,汀上白沙看不见 ⑦ 。 江天一色无纤

  • 古代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注释与译文

    【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注释与译文]残月挂在天边,茅草搭的客店外传来阵阵报晓的鸡鸣声;村外木桥上积霜未消,已留下了行人的足迹。诗句勾勒出山村小店拂晓时的鲜明图画,旅途的艰辛、旅人的愁苦尽见于

  • 《所见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

  • 《题米芾蜀素帖》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高士奇 蜀缣织素乌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 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 想昔秋登海岱楼,笔势江波各澎湃。 清雄超妙气凌云,一洗胸襟顽与隘。 熙宁造练元祐书,年经六百未尘坏。 狮子捉象喻笔力,疑有

  • 知足即是富,不假多财钱,谷深塞易满。心浅最难填。

    名言: 知足即是富,不假多财钱,谷深塞易满。心浅最难填。 句意: 一个人只要知足就是富有, 不管他钱财有多少。山谷虽深容易填满, 浅俗之心有了贪欲却难以满足。 出处: 唐·王梵志《知足即是富》

  • 钟叔河《上供和还愿》随笔

    上供和还愿上海的城隍庙仍然很有名,那里城隍老爷的声名比起过去来不知怎么样。但我知道古时城隍神乃是阴间掌正印的地方官,和阳世上的知府

  • 《不形于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不形于言【原典】韩魏公①器量闳博②,无所不容,自在馆阁③,已有重望于天下。与同馆王拱辰、御史叶定基④,同发解⑤开封府举人。拱辰、定

  • 庄子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