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大唐西域记》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一部有关我国新疆和中亚、南亚、西亚的重要历史文献。
大唐西域记作者玄奘(zàng藏)(公元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洛州缑(gōu勾)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附近)人。隋末出家为僧,为了深入研究佛学,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去印度求经。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处,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抵达摩揭陀,进入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著名的戒贤法师学习,在佛学领域造诣很深,声誉甚高。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结束了他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余里的行程,带回佛教的佛像及大批经籍,并立即开始译经工作。当时唐太宗正想打败西突厥,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渴望与邻近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因此迫切要求了解“西域”的情况。玄奘适应这一要求,和前来协助译经的沙门辩机合作,由玄奘口述,辩机执笔,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十多万字的大唐西域记。
玄奘在本书中叙述了一百三十八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涉及的范围广阔,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今中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有的地方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是他从传闻中得知的。书中内容包括山川、物产、气候、城邑、道路、风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这些地方的文字史料留传下来的很少,因此,大唐西域记被视为极其珍贵的史料书。它所叙述的一百多个城邦、地区和国家中,有的在我国新疆境内,如阿耆尼(焉耆)、屈支(库车)等,对我国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载值得重视。我国自汉代起,一直把昆仑山脉西部高山地区称作葱岭,本书卷十二有“波谜罗川”的记载,指出是葱岭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古籍中最先提帕米尔。又如卷一记载呾逻私城(江布尔)南十余里,有一座内地人民迁居该处建立的城邑,位置较素叶水城(即碎叶城)还偏西,说明我国内地人民早已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土地的开发或经营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
玄奘在进书表中自称这部书:“皆存实录,匪敢雕华”。由于玄奘是僧人,书中不免夹杂一些迷信的记述,但无损于其书的史料价值,其书在欧洲、日本有译本流传,颇受重视。本书版本甚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唐西域记,经过标点、校勘、整理,眉目清楚,便于学习。
-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常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薛刘二客,沈、谢二妓,皆当时歌酒之侣。]
-
宋·沈括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1,人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
-
秋露蔼已繁,迢迢星汉回。皎洁庭际月,流光依井苔。有客爱凉景,幽轩为君开。所思不可极,但慰清风来。
-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虽有会心侣,数能同钓船。干戈未偃
-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写西北边地羁旅乡思在唐诗中是大量的,有些诗什么都讲清了:高原的景象多么荒凉啊!河上的暮角声多么凄厉啊!我的心儿忧伤,多么思念我
-
由礼则雅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
-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季羡林散文 篇1 1、《清塘荷韵》: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品赏析[注释](1)玄都观:观,道教庙宇。玄都,观名。(2)紫陌:京城的街道。红尘:大路上扬起的尘埃。(3)刘郎:作者自己。[译文]
-
穿过街和街,人乏了。街引着无归意的人,是那样的长。 “哪儿去呢?” 并非问谁,因为不曾停住步,因为是只有一个人。 天早已入夜,银的琵琶在树梢弹奏;谁家的寡妇,她是如此年青——低低的吟哦,一阕塞外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