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出身小官僚家庭,后家境窘迫,过着流离的生活。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年轻时便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句,始有诗名。白居易28岁即贞元二十六年(800)中进士。元和十年,因“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晚年,任太子少傅,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世称白香山。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
白居易的文章精切,尤工诗。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现存3000首,数量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代表作有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但新乐府诗也存在着从理念出发,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另有白氏长庆集71卷。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近,在当时已经传播很广,甚至远及“日本,暹罗(泰国)诸国”。但他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诗。
入选教材作品
1。钱塘湖春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
2。观刈麦(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
3。荔枝图序(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高适的诗句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上一句:汉家烟尘在东北
下一句: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翻译:
汉家的烟尘飘荡在东北,汉将离家剿灭残贼。
男儿自当崇尚横行豪气,天子非常赞赏他们。
【诗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出处】唐·高适《燕歌行》。【意思】 汉 -
西方格言。是一句古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想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以造福子孙后代。一年后,在全国智慧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部十二卷数十万言的巨著终于完成了。但是,国王仅随意翻了一遍便退回去要求
-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2〕 ,驰烟驿路 〔3〕 ,勒移山庭 〔4〕 。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 〔5〕 ,潇洒出尘之想 〔6〕 ,度白雪以方洁 〔7〕 ,干青云而直上 〔8〕 ,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 〔
-
晓日平郊远色分,皇家千障抱诸坟。沾花车骑香闻露,过水冠裳润带云。绣璧斜翻丹凤势,回沙细拥白蛇文。词臣预喜瞻依地,宝篆穹牌七帝勋。
-
《九张机(九首)》·无名氏 无名氏 一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陌”指田间小路。“采桑陌上试春衣”,是说穿上春装到郊外去采桑。这一句,取用了东汉民歌
-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
文学和英国战后“愤怒的青年”*文学,在对于所处社会的不满、愤懑与反抗这点上是有共同之处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又非常明显。“垮掉的一代
-
12月24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训练干部的指示》 : 12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指出:为了保持与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以适应长期战争和频繁战斗的需要,必须善于利用战斗间隙
-
刘辰翁《浣溪沙》刘辰翁 刘辰翁 春日即事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 ①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注释 ①“数行”句:古乐府:“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