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朝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雉朝飞
【原文】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1]朝飞挟两雌。
锦衣绣翼何离褷[2],犊牧采薪[3]感之悲。
春天和,白日暖。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枯杨枯杨尔生稊[4],我独七十而孤栖。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注释】
[1]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之为瑞鸟。
[2]离褷(shī):毛羽始生貌。
[3]犊牧采薪: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4]稊(tí):树木再生的嫩芽。
【赏析】
雉朝飞,乐府古琴曲。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八句写鳏夫采薪所见,后六句写奏乐所悲。其中流传着一个故事:牧犊子终年放牧打柴,直至暮年仍是孤身一人,他见雉鸟都是成双成对地愉快飞翔,非常羡慕,愈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伤心地唱道:“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据乐府古题要解记载,魏武帝时有个卢姓宫女,擅长此曲,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古曲。
李白此诗似寄寓年岁迟暮,仕宦无望的感慨。歌词叙述一位名叫犊牧的鳏夫在田间采薪时,看见一只雄白雉领着两只美丽的雌雉,在风和日暖的春野啄食饮水,后来两只雌雉为争夺这只雄雉而两败俱伤,惨不忍睹。这位鳏夫见此情景,十分感伤。回家后,一边饮酒,一边用琴弹奏出自己心中的郁闷与不平。感叹枯杨尚能生出嫩芽,而自己七十孤栖。
-
与乡人宴集弹子巖中作江西乡人同仕广右者十有二(2),淳熙重光赤奋若(3),仲秋中澣(4),讲乡会于湘南楼(5),过弹子巖吾侪生江南(6),
-
公无渡河李白【原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1]。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2]。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3]。其害
-
碑文·碑文知识·碑文的概述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
-
【原题】:林正甫察院出示送刘德修都运殿院诗并德修和章人事好乖置之勿复道也第一见倾盖如平昔而万里远别又不能一面得非皆有不偶然者存乎勉强继韵一写胸中磊块而结恋之怀又有诗所不能尽者
-
元戏剧《高明和元末南戏《琵琶记》》鉴赏 南戏
-
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左传·成公元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 ——《庄子·徐无鬼》 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 ——《
-
金代在大定明昌年间达到极盛,在此期,人民较少受到战乱骚扰,相对安居乐业;统治阶级也习惯于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生活。但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自卫昭王即位以后,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于朔漠,年复一年大举侵金。蒙军的铁骑踏破了金人歌舞升平的梦幻生涯,代之而起的是战乱频仍、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金代后期主持文
-
史达祖与其妻“十年未始轻分”,感情甚笃。这首词把悼念亡妻的痛切之情与独处异乡的孤寂之感揉合在一起,感人至深。 上片为忆旧。词写于时近“寒食”之际,正当莺啼燕语,百花争妍的时节,换上春衣到郊外踏青赏花,是古代文人的赏心乐事。此时“寻春
-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愈变而愈迷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
-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