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清平调(三首)
【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1]。
若非群玉[2]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3]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4],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5]春风无限恨,沉香亭[5]北倚阑干。
【注释】
[1]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2]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3]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
[4]名花:指牡丹花。倾国:指杨贵妃。
[5]解释:消除。
[6]沉香亭:亭子名称。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赏析】
清平调是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载(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贵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体,“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贵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勾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翻译: 小时候不懂得月亮,以为它像一张白玉盘子。 又觉得它像是瑶台上的明镜,飞在蓝天白云之间。 上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下一句: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把它叫做白玉 -
作者: 刘思谦
-
来焦山有四快事 ① 。观返照吸江亭 ② ,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 ③ 。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 ④ ,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 ⑤ ,悠然有遗世之想 ⑥ 。晓起,观海
-
株林 作者: 许彦政 【本书体例】
-
【原题】:师文莫君以仆治东园甚力官满且去为赋诗以道眷然之意次韵奉答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迹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
-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①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②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③ 无据。 ④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
-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属性。“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近
-
【注释】:(在太湖中,即包山。旧无蛇虎雉三物。有穴,乃林屋洞天。阖闾使灵威丈人入,探得禹所藏治水符并不死方。其中有银房石室并白芝紫泉。又有两圆石,扣之则鸣,谓神钲云)
-
《始验诚信,久而后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