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陌上桑
【原文】
美女渭桥[1]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2]。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3]。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4]且不顾,况复论秋胡[5]。
寒螀[6]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7]。
【注释】
[1]渭桥:泛指汉、唐时期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
[2]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这里泛指富人的车驾。金络:即金络头。
[3]名都:著名的都城。
[4]使君:州刺史之称。
[5]秋胡:鲁人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也因悲愤而投河自杀。
[6]螀(jiāng):蝉的一种。
[7]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此处意为因留恋而不愿离去。
【赏析】
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这首诗是一首语言优美、风格诙谐的民间叙事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此诗写一位忠贞女子自有所爱,富贵不能动其心。第一段是诗人叙述,第二段是美女对富家子相谑的回答。全诗分上下两段。“相谑”以上为第一段,写美女采桑,富家子相墟。其中对马匹车驾的描写,用以烘托富家子富匹王侯,是表现主题的伏笔。“妾本”以下为第二段。“妾本罗敷女”四句自言貌美。上二下句虚写,说自己美如古诗中的罗敷女,容貌在都城都很出名。下二句实写,说自己去城边采桑时,白嫩的手在绿叶映衬下,更加漂亮。“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表白自己既不倾慕权势,也不为金钱所动。“寒蜜”四句说明自己不被权势和金钱所动的道理。她爱自己的所爱,就像寒蝉爱碧草、凤凰爱梧桐一样。自己芳心有向,别人就别瞎费心思了。“托心自有处”,是全诗之纲。
对于此篇的作意,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案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郑樵通志以为陌上桑有两首,一为秋胡行,一为艳歌罗敷行。前咏秋胡,后咏罗敷,都写男子调戏女子遭女子拒绝的故事。
-
李白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
-
吴越古今路,沧波朝夕流。从来别离地,能使管弦愁。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知君五陵客,不乐石门游。
-
桃花一直被用来比喻女子的容颜,女子貌美,常会被形容“面若桃花”或“艳若桃李”。几乎毫无争议,美人本就该和桃花相媲美,春秋时著名的美人息夫人,别名就叫作桃花夫人。
-
战国·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
-
这是首咏物之作,前两句写物,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表现了月色朦胧的夜晚,微风吹拂之下,海棠花摇曳多姿,香气弥漫;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态,因为害怕海棠在深夜中睡去,所以特意点上高高的蜡烛,传神地写出诗人的痴情、海棠的美丽;典故的运用拓宽了想象的空间。
-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
交友类名言赏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⑨上元节:正月十五日。 ⑩国是家:以国为家。 ⑾龙灯花鼓:上元节民间挂龙灯打花鼓来庆祝节日。长剑走天涯:到遥远的地区去从事武装斗争。
-
行行指汉东,暂喜笑言同。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面犹含瘴色,眼已见华风。岁暮难相值,酣歌未可终。
-
恽寿平 以尔为三友 ① ,真能傲众芳。 自留苍翠色,努力饱风霜。 【注释】 ①三友:即“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