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韩偓》原文与赏析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韩偓(842—923),字致尧,小名冬郎,自号玉樵山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昭宗待为心腹,屡欲拜相,固辞不受。后为朱温排挤,贬濮州司马。天佑中,挈族入闽,依王审知而卒。全唐诗编存其诗四卷。
这首已凉诗,三句都是写物景, 一句写天气,可是“纯是景物,而景中有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从而成为闺怨中独步之作。
清代袁枚说:“人问诗要耐想,如何而耐人想?余应之曰‘八尺龙须方锦褥, 已凉天气未寒时’, ‘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王涣惆怅诗),皆耐想也。”为什么使人“耐想”呢?就在于“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孙洙唐诗三百首)
诗的第一句写碧绿的栏干外绣花的帘幔低垂,接写猩红的屏风上画着折枝的花卉。栏干的碧色和屏风的殷红,对比十分强烈。帘上的彩绣和屏上的鲜花,互相映发,构成了一个繁华锦簇的环境。八尺龙须,言草席织工精细,席面又宽大;方锦褥,被褥虽好,可是方方正正地折叠着,主人并未入睡。结句说“天气已经凉爽了,但还未到寒冷之时”,这正是秋天季节。凉秋时节,撩人愁思,她看到陈设是那么豪华,可这正与内心的荒漠形成对照,看到床褥温暖,可这正与心情的凄苦形成比照。诗中未出人,而人在其中;未言其情,而其情自现。
韩偓颇擅长这种“化景物为情思”的表现方法,例如他的另一首深院:“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碧芭蕉。”写了鹅鸭啄食,粉蝶飞舞,而人昼寝于红蔷薇绿芭蕉之间,喧闹的景象衬托她清冷的心情,双双对对的动物,对比着她孤栖的形象, 也是含情于言外,托意于他物。深院从帘外写,已凉从帘内写,都凄艳动人。
-
西厂叹前王亲宰执,后王便近习。药石言所难㈠,簧鼓听易人㈢。大臣作心腹,近臣作耳目。视听既已荧,肝膈岂相属。稽之周官列阉寺㈣,职
-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篱笆。径:小路。深:深远。阴:树阴。急走:快速奔跑
-
作品:《正气歌》序 简介本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
-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
-
陆游东吴女儿语如莺,十三不肯学吹笙。镜奁初喜稚蚕出,窗眼已看双茧成。庭空日暖花自舞
-
古文观止·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
-
【名句】少则得,多则惑 语出《老子》二十二章。对于知识,少学反而有收获,贪多反而造成迷惑。这是少与得、多与惑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学习知识应少而精,不宜多而杂。
-
袁汝璧布谷布谷。新陈不相续。富家笑,贫家哭。鸤鸠因其鸣声而有许多名称,“布谷”即为
-
神女我站在半环状连绵不断的美丽群山前。一片青葱翠绿的森林,从山顶到山脚严实地盖住了这片山脉。山之上,那片清澈的蔚蓝是蓝天,蓝天上,
-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迩来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