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韦庄·菩萨蛮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韦庄·菩萨蛮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唐、五代词中,跟温庭筠秾艳词风相对称的,是清丽的韦词;故周济比温庭筠为“严妆美人”,比韦庄为“淡妆美人”。从语言、修辞看,这比喻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从内容方面说,韦庄词跟温庭筠词却差不多,大都是写闺情、别怨和刻骨相思之类。唯独这首词,写江南风光,意境淡雅,确是与温词不同。

此词作于何时,向来有不同的看法。从词意看;它应是韦庄早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或如叶嘉莹女士所云:“盖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据夏承焘韦庄年谱:韦初至江南,在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已四十八岁。但此词说:“未老莫还乡”;另词说:“当时年少春衫薄”。可见词人所云“未老”与“年少”,皆当盛年。何以词人盛年尚如此耽乎冶游,以至于“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呢?须知词人将老未老,佳日无多,故惜“春”之情更为迫切;此正符合中年男女审美的心理规律。

词起首两句,已将题旨点明。表面看,它语不惊人,只是平平叙述而已。但若仔细品味它,则觉平处见深意,浅处见深。试想:哪有游子不欲还乡而愿终老异方的呢?足见江南之好决非一时一地的偶见偶闻,而是人人交口称誉的绝妙所在。何以见得呢?词人于中间四句作了如下描述: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上句写景明快;短短五字,便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江南水乡春光图。特别是长期居住于西北黄土高原的词人韦庄,对浩浩春水有着不寻常的喜爱,那是不言而喻的。下句写声隽永,活绘出词人高卧于画船中听雨遐思的飘逸情状。声(雨声)、色(水色)交互,意境宛然,供读者以无穷的审美快感。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前两句写物,这两句写人。“垆”,指酒垆(放酒缸的土台子);“垆边人”,指当垆卖酒的女人。古代妇女以白皙为美,故此二句极言其貌如明月之皎,其腕如霜雪之白。举肤色以概其余,再加以读者的想像,则江南佳丽之美自不可胜言矣。有艳若此,未老之人哪顾得上回家呢?

末两句承上作结,并与首两句遥相照应。全词结构呈菱形,起、结都在同一题旨线上。浑成、完美,不愧为艺术精品。王国维评韦庄词“情深语秀”(见人间词语),此词可为明证。

至于谓词中隐有韦庄因中原战乱而未能还乡的痛苦心情,读者自不妨作如是观。词人极言江南之好,用以宽慰乡愁,则乡愁之深已见于言外了。司空图所谓“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殆指此乎!

猜你喜欢
  • “纵横捭阖”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在外交斗争中,采取或联合或对抗、或拉拢或分化等不同方法,以变换各种手段来达到政治军事目的。 战国时期,七雄争夺天下,角逐于中原地区,连年发生战争。各国为了保持自己战略对策的正确,到处搜罗人才。这样,为

  • 《甲辰岁进诗一编孝宗许其清新翌旦宣谕宰执召赏析》

    【原题】:甲辰岁进诗一编孝宗许其清新翌旦宣谕宰执召试再赋一首

  • 《醉后赠从甥高镇赏析》

    诗题中关键性的地方是“醉后”二字,全诗就是从“醉”字上生出许多感发兴会来的。   诗篇首先叙述马上相逢,诗人与从甥际遇相似,况且又在客中相逢,因而产生了“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意愿。这里暗用了荆轲、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

  • 杜牧《南陵道中》全诗赏析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

  • 《兰亭集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 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③之初,会于会稽④山阴之兰亭,修⑤禊⑥事也。群贤毕至⑦,少长咸集⑧。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⑨竹,又有清流激湍⑩,映带(11)左右。引以为流觞(11)曲水(1

  • 注释赏析《送 天 师[明]朱权》诗词意思解释

    送 天 师[明]朱权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芝城:江西波阳县的别称,因北芝山而名。鄱湖:鄱阳湖,在江西北部。黄金甲

  • 邵纯生《中年之欢(组诗)》

    寺院的阳光今年春来早,我坐在寺院的空地上闭目养神,阳光晒着我也晒着翻开的一卷经书和甬道旁几尊安静的佛像寺院的阳光很久不曾这么暖了它

  • 《三都赋序》原文|翻译|赏析

    盖诗有六义焉〔1〕,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2〕。”班固曰:“赋者,古诗

  • 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一·崚极上寺》全诗鉴赏

    徘徊崚极寺,清意满烟霞。好风從天来,吹落桂树花。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 元文宗·图帖睦耳《望九华》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 今日五溪桥上见,画师犹自欠工夫。 [赏析]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上有九峰,故号九子山。唐李太白游江汉,见九峰如莲花,改名九华山,并与友人作《改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