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原文与赏析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宋光宗赵惇绍熙三年(1192),陆游客居山阴时所作。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从四川东返后,宋孝宗将他贬为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正要往临安面奏,却被主和派弹劾,终于被下诏罢官还乡。从此以后,他经过几度起用和罢免,但总的说来过着在野生活。在这种处境下,他还是没有放弃为国出力、收复北方失地的志愿。他更加关心国家前途,关心沦陷在中原的人民大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写失陷的北方有代表性的景物黄河与华山。河,即黄河,它的长度实际上没有三万里,这里是夸张说法,极言北方领土的辽阔纡远,气概不凡。岳,是高大的山,这里指华山;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等于几千丈,“摩天”即抚摩天、碰到天,也都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北方领土气势恢宏,顶天立地。两句对仗工整,前句为纬,从西往东横写,后句为经,从下向上纵写,前句描水,后句绘山,挥洒浓墨,粗线勾勒,大笔皴染,注意构筑美,成为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图卷。“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作者面对此景,自然想起历史上出生或活跃于这里的救国英雄们。因此说作者对祖国领土的挚爱和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就尽在其中了。这样的大好河山,朝廷却不思收复,作者于愤慨时, 自然会想到陷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大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这里指陷落在金国的宋朝老百姓。胡尘,指金国统治区的风沙。遗民在敌人魔爪折磨下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眼泪也哭干了。王师,指南宋的军队。遗民踮足远望朝廷收复失土,可是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却始终见不到“王师”的影子, 不免心中沮丧,肝肠欲绝。他们哪里知道,朝廷里主和派占着上风,如白居易所写一样,“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西凉伎)。陆游从遗民的角度强烈谴责了畏惧金人不敢北伐的错误政策。
这首绝句唱出的是高昂而又悲壮的曲调,作者借景抒情,倾吐了盼望早日恢复祖国山河的焦急忧虑和壮志未酬的忿慨,为国忧民的熠熠丹心,历历可见。杨万里在诚斋诗集“跋陆务观剑南诗稿”中说:“重寻子美行程归,尽拾灵均怨句新。”赞扬陆游继承并发扬了以屈原、杜甫为代表的爱国传统。梁启超也认为陆游在困难处境中不改变收复失地的主张是,“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讴歌他是“亘古男儿一放翁”(饮冰室文集·读陆放翁集)。这些都非溢美之辞,而且也是对这首绝句的恰当评价。
这首诗以平易流畅富有散文化特征的语言深刻表达主题思想,抒发爱国之情和遗民的亡国之怨,有悲剧的崇高美。篇幅短,容量大,造语浅,寄意深,在七绝史中为“诗之正声”,虽“不似唐人而万万不可废”(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
-
琵琶行白居易 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
-
【注释】:(在洞庭鼋头山,晋王彪女得道。或云姓李氏。祈祷者不诚,则风回其舟)
-
《莫若以节俭为富庶之本。》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节选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清高鹗续作。清涂瀛《红楼梦论赞·林黛玉赞》:“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舅母,并不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西藏小学古诗词汇集,内容包括描写西藏高原的古诗词,关于西藏的古诗,描写西藏高原的古诗词。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2、唐.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内容包括古今诗句中描写月亮的名句,提供一些关于月亮的经典古诗的名句,古诗中描写月亮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
作为一首赠别之作,本诗的特点不在其表现形式上的新颖,而在其感情的真挚、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