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张九龄》原文与赏析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县)人,生于唐咸亨四年(673),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景龙初,登进士第,为左拾遗。开元中, 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后为李林甫嫉害,贬荆州长史。有曲江集,全唐诗编存其诗三卷。
自君之出矣诗题源于汉末徐干室思诗五章,其三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后遂沿为乐府诗题,多写闺中思妇的怨情。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荆州长史后作,写思妇怀人,词采清华,情致深婉。诗的第一、二两句以思妇之行写其心。自从丈夫远出后,“不复理残机”,可见丈夫在家时是在辛勤织作,因丈夫外出便停织,因而成“残机”,此后便再也无心续织, 已完全沉浸于深沉的思念之中了。第三、四两句以月亮之喻写其心。对月兴怀, 自然联想,“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妙譬隽语。“满月”之后, 日日消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日深,形容日损。钟惺唐诗归说:“从‘满’字生出‘减’字,妙想。”妙就妙在这既反映了人物“寄情千里光”的自然环境, 又暗寓着时间的逐渐推移,且形象地体现了她的容颜与心境。唐汝询的唐诗解说:“不理残机,见心绪之已乱;思如满月, 见容华之日凋。”是中肯破的之言。
过去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借闺怨以抒自己遭贬斥之情,所谓“以风人之旨,寄迁谪之思”,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云:“子寿此篇,与‘海上生明月’托旨相同。”所谓“海上生明月”指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虽也是怀人诗,所怀是情人还是友人,不能确认,古人也有称好友为情人的,以男女关系喻友朋关系,总之,不能说成是“寄迁谪之思”。张九龄的迁谪之思,明显地流露,要推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岁月蹉跎,少年白头,勋业未遂,壮志未酬,词明意显。自君之出矣系承袭旧题而来,说诗人遭贬因而对闺怨颇为同情,未尝不可,若说直抒贬斥之怨,则太牵强。此诗虽没有超出徐干室思的思阈,但“理残机”与“月减辉”关联密合,较之“明镜”与“流水”的远距,结构上更为紧凑,构思上尤见精巧。
-
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嘉辰可屈指,乐事相继武。今宵扫云阵,极目净天宇。嬉游各忘归,阗咽顷未睹。飞球互明灭,激水相吞吐。老去反儿童,归来尚铙鼓。新年消暗
-
秦观《秋日三首(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①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② 【注释】 ①邗(han寒)沟:即邗江,又名渠水、中渎水。即自扬州西北流至淮安县北入淮的一段运河。春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摘要: 诗的意思是:劝你不要爱惜华贵的金缕衣,劝你更要珍惜少年的宝贵时光。在鲜花盛开能够攀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摘取,不要等到花谢了之后空去摘取花枝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
-
蝶恋花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感恩父母的古诗词6,内容包括感恩父亲的古诗(6句),感恩父母的古诗词,关于感恩父母的诗句。「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
-
《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
-
灵峰标胜境,神府枕通川。玉殿斜连汉,金堂迥架烟。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别有青门外,空怀玄圃心。
-
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兴起于法国,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从它的发生、发展到衰落,长达二百年之久。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提出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之称。 作为文艺思潮的古典
-
【名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语出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回头看妻子儿女,已都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随意卷起自己的诗稿和书籍,做好还乡的准备,我高兴得到了要发狂的程度
-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