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题 解】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多次战争。盘踞在河北易水一带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李贺的这首诗,就是从削平藩镇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目的出发,通过对一次战斗过程的描写,塑造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难、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同时反映了正值青年的诗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愿望。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为相和歌·瑟调曲之一。因雁门关地处北方偏远州郡,且经常有战事,所以多用来反映征戍之事。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整首诗写了危城将破、敌兵压境、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勾画了边塞风光和突变的战争风云,展示了危城将士寸土必争、奋死抗敌、精忠报国的精神,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全诗构思大胆新奇。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并非指某一具体战役,而是创设了战斗情境,从敌我双方对比到战争的残酷流血、将士决心等,借此情境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
在语言上,善于通过描绘色彩和视听感觉将感受最深的事物和印象凸现出来,用以渲染战斗的浓烈气氛。如“黑”、“金”、“秋色”、“紫”、“红”、“霜”、“玉”等色彩艳丽的词语交织在一起,用词新奇,感情强烈。
另外,诗歌用典贴切。如不说视死如归,而说“临易水”,不说忠君,而说“黄金台上意”等语,更令人回味。
李贺是一个长于表达自己深沉浓烈情感的、有高度艺术概括力的人。陆游评价说:“贺词如百家锦袖,五色焙耀。”用一言以蔽之:“奇!”此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构思奇绝,形象饱满,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吟诵的诗句。
-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余。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
-
(唐)杜甫 草昧英雄起①,讴歌历数归②。 风尘三尺剑③,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④,丕承戢武威⑤。 圣图天广大, 宗祀日光辉⑥。 陵寝盘空曲⑦,熊罴守翠微⑧。 再窥松柏路, 还见五云飞⑨。 【题解】
-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作品赏析【注释】: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思骨肉,念朋友,怀家乡,忆旧游,往往形于梦寐。这么一件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
-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 ①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②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③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④ 衣带渐宽终不悔。 ⑤ 为伊消得人憔悴。 ⑥ 【注释】 ①伫倚
-
古文观止·《楚辞》·卜居 屈原既放, 三年不
-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上二句一作日日采蘼芜。上山成白道。)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上二句一作昔时携手去。今日流泪归。遥知不
-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容斋随笔·卷四·张浮休书的文言文
-
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
-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作品赏析哮虎:一作吼虎。清酥:一作青苏。夜半:一作夜来。------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