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情诗三百首赏析
大田
作者: 路雪彩 【本书体例】
【原文】:
大田多稼(1),既种既戒(2),既备乃事(3)。以我覃耜(4),俶载南亩(5),播厥百谷(6)。既庭既硕(7),曾孙是若(8)。
既方既阜(9),既坚既好(10),不稂不莠(11)。去其螟螣(12),及其蟊贼(13),无害我田稚(14)。田祖有神(15),秉畀炎火(16)。
有渰萋萋(17),兴云祁祁(18)。雨我公田(19),遂及我私(20)。彼有不获稚(21),此有不敛(22),彼有遗秉(23),此有滞穗(24),伊寡妇之利(25)。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26)。来方禋祀(27),以其騂黑(28),与其黍稷,以享以祀(29),以介景福(30)。
【鉴赏】:
大田选自诗经·小雅。
和甫田一样,大田也是一首农事诗。它侧重记叙的是选种、修械、耕种、除草、灭虫、收获等生产过程,而不是祭神祈年。
全诗共四章,前两章各八句,后两章各九句。第一章“追叙方春始种一层”(方玉润诗经原始语),从选种、修械、耕地、播种到长出庄稼,将春天的整个劳动过程写得井井有条。周王看到春耕的景象,也感到顺心、舒畅。第二章“顺序夏耘除害一层”(方玉润诗经原始语),写庄稼长势喜人,农夫们加强田间管理,除去杂草,消灭害虫,祈求田祖神把害虫付于炎火之中。这里写古代农业消灭虫害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第三章写风调雨顺,秋获丰收的情景。作者并不直写在庄稼收获得如何多,而是叙写未及收割的庄稼,没有收敛的禾穗,以及散落在地上的稻谷为寡妇们拾取,从而烘托出丰收景象。第四章写丰收之后周王犒劳农夫、报祭神灵。至此,从播种到收获这一完整的生产过程便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的农业生产知识。
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刺幽王也”,但全诗并没有怨刺的语气,而是一首歌颂清平的乐歌。它是西周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时期的作品,格调是轻松的,欢快的。全诗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农业生产场面,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特别是关于丰收景象的描写,它不象甫田那样写粮食堆积如山,需求“千斯仓,万斯仓”,而是写“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彼有遗秉,此有滞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个意思反复铺排,体现了民歌复沓夸张的风格。正如方玉润所说:“此篇省敛,本欲形容稼穑之多,若以正面描摹,不过千仓万箱等语,有何意味?……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没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诗经原始卷十一)
-
陶渊明诗《拟古》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这诗是《拟古》九首之七。古人诗题名“拟古”,实际不过是形式、
-
【名句】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抽思》。谁不施舍别人就能得到报答?谁不经播种开花结果就能得到收获?意思是说只有行善好施才会得到善报。说明人应当乐于施舍。孰:谁,哪个。
-
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侍中令德宜有後,学士清才方少年。文章秀粹得家法,笔画点缀多余妍。藏书万卷复强记,故事累朝能口传。来居侍从乃其职,远置州郡谁谓然。交游一时
-
瓜瓞诗赓绵世泽 梧桐春到长孙枝 联选瓜瓞、梧桐二词,颇有韵味,表达了对生孙者的美好祝贺。 绿竹生嫩笋 凤毛夸济美 天上三星福禄寿 红梅发新枝 燕翼善诒谋 人间一乐父子孙 瓜瓞欣看绵世泽 君福应过范乔祖
-
明·李时珍薄荷,人多栽莳2。二月宿根生苗3,清明前后分之4。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
-
古文观止·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
-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1],赖有青山豁我怀[2]。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3]。 [作者简介] 张耒(1054—111
-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作品赏析【注释】①蕙风:夏季的东南风。②玉盆:指荷叶。【评解】高柳新蝉
-
【注释】 选自《老子》二十二章。 曲:弯曲。 则:那就,才能。 全:保全。 枉:委曲。 直:伸直,伸张。汉帛书乙本作“正”。 洼:地低凹。 盈:平满。 敝:破旧。 【赏析】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