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鉴赏

古文观止·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馀处矣。予故尝曰: “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 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释】 ①殽(xiao):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是函谷关的东端,地势险要。渑 (mian):古时的“九塞”之一,在今河南渑池县。秦、陇: 秦,今陕西一带; 陇,指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因陇山而得名。赵、魏: 赵,今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东部一带;魏,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南部一带。走集: 原指边境上的堡垒,因往来必经而得名。此处指交通枢纽。②候: 征兆、标志。③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627—649)。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713—741)。东都: 唐代建都长安,称洛阳为东都。邸 (di): 府邸,王侯贵宦的住宅。④五季: 五代,指唐朝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榭(xie): 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⑤囿 (you): 畜养野兽的园林。⑥治忽: 治乱。忽,荒怠,犹乱。

【译文】 洛阳位于全中国的中心,拥有殽山和渑池一带的险要地势,正堵着秦川和陇西的咽喉,又是赵、魏两国的往来要道,历来就是天下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全中国保持太平没有战事也就罢了; 一旦有动乱,那么洛阳必定首先遭受兵灾。我因此说过: “洛阳的兴旺或衰落,就是全中国太平或动乱的标志呀。”

在唐朝贞观、开元年间,朝廷高官和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造馆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唐朝政治发生变化,接着又遭受到五代战争的残酷破坏:洛阳的池塘、竹林、花树,在兵车的践踏下,变成了废墟; 高耸的亭台、开阔的楼阁,在烈火浓烟中焚烧后,变成一堆堆灰烬。那些馆第同唐王朝一起烟消云散,没有一处完好地保存下来。我因此说过: “园林花卉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的兴旺或衰落的标志啊。”

既然说全中国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地区的兴旺或衰落的迹象上可以看出来; 而洛阳地区的兴旺或衰落,可以从当地馆阁园林的繁盛或毁灭的迹象上看出来,那么 洛阳名园记 的写作,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吗?

唉,达官显贵们正在朝廷上得意受宠时,大都放纵自己的私欲,任意而为,而把天下的治理与荒乱抛在一边。他们想在告老回家后安享园林之乐,办得到吗? 有唐一代的没落之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鉴赏】 洛阳园林在宋代号称天下第一。洛阳名园记记述了十九处洛阳名园,本篇是记述这些名园后的总结。作者由洛阳名园的兴废看到洛阳全城的盛衰,又从洛阳的盛衰看到天下的治乱,同时还从公卿大夫放意乎园林的佚乐生活“以小及大”、“见微知著”,看出他们必将没落的命运。通篇行文简洁、论事精辟,采用由小见大、“因典型而明全局” 的论证角度和逐层严密推理的方法;卒章显志,明确亮出真正的写作意图: 借古鉴今,批判现实。其笔力 “陵轹直前”,笔端饱含感情,“警世” 的语气极为严厉深沉,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现实针对性。李格非能在号称 “太平盛世” 的北宋中期尖锐地揭露掩盖在表面繁荣下严重的社会危机,预见到达官显贵的放纵享乐必将导致亡国,尔后的 “靖康之乱” 即使人惊叹其识见之深远和文笔的犀利。南宋初流落江南的洛阳士人邵博重读此文后,曾为之痛哭流涕,并在其闻见后录 中特意重录此记,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猜你喜欢
  • 《徐霞客游记二则》原文|翻译|赏析

    明·徐弘祖2二则 ·之一初二日3,自白岳下山4,十里,循麓而西5,抵南溪桥。渡大溪,循

  • 两小儿辩日

    【题 解】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汤问》篇开头写殷汤和他的大夫夏革的对话,首句是

  • 《大皮裹大树·王梵志》原文与赏析

    王梵志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但行

  • 明清小说之《儒林外史·王氏女惨然殉夫》内容解读与赏析

    这段情节出自第48回。主要写徽州府老秀才王玉辉的三女儿绝食殉夫的故事。 故事首先由王玉辉引起。五河县饱学秀才余特带着乃弟余持到徽州任府学训导,王玉辉闻讯马上赶来拜见。他先是假意自谦:“门生在学里也做了

  • 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全诗赏析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小令鉴赏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描写思念之苦的小令,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常记溪亭日暮,暇钟不来声。悠悠春色外,黯黯离音生。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门前迟行处,有多少飞絮。

    飞絮,象征着逝去的春光和离别的情绪,这一幕与黄昏的凄凉氛围相互映衬,使人感受到岁月无情,同样也使人追忆往事,沉浸于忧伤之中。整首小令以暮色催人离别,表达了诗人

  • 《长相思二首赏析》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这样一烘

  • 诗经《齐风》译文与赏析

    齐风齐风 齐地,本是西周初姜尚的封国,后又兼并周边的一些东夷小国,春秋初一跃而为东方头等大国,其疆域大致包括今山东昌潍、临沂、惠

  •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全文、注释和赏析

    《惯于长夜过春时》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养花人在长夜里独自照料花卉的情景。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读后令人感叹生命的宝贵,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之情。整篇文章语句通顺,充满诗意,给人以深思。

  • 土地 秦牧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也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