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楚辞》·宋玉对楚王问》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楚辞》·宋玉对楚王问》鉴赏

古文观止·楚辞·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1】?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 然, 有之。愿大王宽其罪, 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2】,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3】,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4】,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5】,杂以流徵, 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 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 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仓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 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 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释】:

【1】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

【2】下里、巴人:通俗的民间歌曲,比较低等的音乐。

【3】阳阿、薤露:歌曲名,较下里巴人高级一些。

【4】阳春、白雪:比较高雅的歌曲名。

【5】引商刻羽:古代五音为宫、商、角、徵、羽。

【赏析】

宋玉对楚王问传为宋玉所作,收入楚辞、文选等集子中。宋玉相传为大诗人屈原的弟子,也是楚辞创作的杰出文学家。他生活楚襄王时期,这正是楚国将要衰亡的时代,有才华的宋玉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备受楚国旧宗室贵族的排挤和谗害。面对诸多形形色色的谗言,宋玉经常要为自身高尚的品格辩护,抨击那些谗害他的小人。这篇文章就是写宋玉在楚王面前表白自己的品行,讽刺那些谗佞小人,以求消弥楚王对自己的不理解,表现了他孤高耿介的性格。文章虽被收入楚辞中,但它不是骚体的诗,也不同于后代的赋,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这种问对的形式对后世赋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文章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语言精练优美,形象瑰奇,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文章以楚襄王对宋玉的提问开端:“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提问是正面直接的,近乎于责问, 充分体现了那种君主对臣下的盛气凌人的关系。从楚襄王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对宋玉的谗害是多么严重,众口烁金, 使楚王不得不怀疑宋玉确有“遗行”, 致使他在宋玉面前提出这一令人难堪的责问。

对楚襄王提出的问题, 宋玉做了很巧妙的回答。他的对答分为四层,第一层宋玉以欲擒故纵的手法, 对楚王的责问, 马上作出肯定的回答, 而且还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肯定。“唯, 然, 有之”这三个不同形式的肯定,一来缓和了楚王责问所造成的紧张气氛, 二来显得很有层次, 如“唯”常是下对上表示接受意见用的肯定回答, 主要表现了宋玉对楚王的服从关系,“然”则是一般的肯定, 表示赞同对方说的话,“有之”是具体肯定自己有楚王所谓的“遗行”。这样写为文章增强了对话的气氛。使读者似睹人物对话时生动的情态。接着宋玉进一步以“愿大王宽其罪”继续缓和气氛, 然后一转请求将自己的话说完,“使得毕其辞”引出下面的辩说。

宋玉的答辩并没有纠缠自己是否有所谓“遗行”, 具体“遗行”是什么,而是用两个别出心裁的比喻。为自己高洁卓越的品格辩护, 达到否定小人对他的诬陷的目的。在宋玉回答楚王对话中的第二层, 以歌曲有高下, 和者不同比喻人的品格有差别, 品行高尚的人反而往往不被众人理解。宋玉以客有歌于郢中, 分四步层层深入, 先歌下里巴人这类通俗歌曲, 应和的人有数千人, 次歌阳阿薤露, 和者亦有几百人, 再歌 阳春白雪这曲调高雅的歌曲, 应和的不过数十人, 最后他将 阳春白雪这类歌曲用更难更高妙的曲调演唱, 那么跟着应和的只有几个人了。通过这个比喻, 旨在说明自身的品行没有瑕疵, 是出类拔萃的, 反而不能被众人理解, 从而从侧面否定了那些谗佞小人加在他头上的“遗行”一类的污蔑之辞。这一比喻匠心独具, 而且婉转得体。这段最后宋玉就此比喻总结道“是其曲弥高, 其和弥寡”, 委婉地点出比喻的意旨。

对答的第三层,宋玉接着又用凤凰与鲲为喻, 突出自身志向高远, 抱负不凡, 讽刺佞谗世俗小人。在上一层作者以歌曲为喻后, 更进一步以凤鲲为喻, 旨在把自身与奸佞小人作鲜明对比, 抨击小人对自己的谗害, 从而消除楚王对自己的成见。这一比喻, 作者用高飞九千里的凤凰与雀对比, 以大鲲与小鲵对比, 想象生动奇特, 比喻出人意表。这个比喻虽然可以看出它是受到了 庄子·逍遥游关于鲲鹏寓言的影响, 但它的改造和再创作也是很明显的, 并且信手拈来用在此处说明道理也是非常贴切的。

最后一层, 承接上层比喻,加以引申,指出“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世俗之民, 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正面否认自己有所谓“遗行”, 而表现自身圣洁的卓然不群的品行,驳斥“士民众庶不誉之甚”的说法,从而否定楚王对自己的责问。结尾干净简练, 气势豪迈。

这篇文章只是短短的一问一答,却包含了很高超的艺术技巧,其想象丰富,比喻层出不穷,语言瑰丽富于气势,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 韦应物《西郊期涤武不至,书示》全诗赏析

    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非关春不待,当由期自赊。

  • 古代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注释与译文

    【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注释与译文]蝉儿的聒噪,鸟儿的鸣叫,使山林反而显得更加寂静幽深。诗人以动中见静的笔法,创造了恬静幽远的意境。 参考文献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 岑参《山房春事》诗意|阅读答案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西汉梁孝王所营的兔园,至唐代仍是著名的风景盛地,安史之乱以前,李白

  • 《战国策·惊弓之鸟》注释与翻译

    惊弓之鸟 《战国策》 更赢与魏王处高台之下, 仰见飞鸟。 更赢谓魏王: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赢曰: 可。 有间, 雁从东方来, 更赢以虚发之下。更赢谓王曰: 其飞徐

  • 泰山风光 吴组缃

    下午两点钟,我的老朋友来找我。在这个四四方方的寂寞古城中,这是我唯一的一位老朋友。我说: “多天没见了啊,近来怎么样?” “我告诉你,我沾了那几位教官先生的光,搬到泰山住下了。你到这里这些天,还不曾陪

  • 诗词《溱洧》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溱与洧,方涣涣兮。 ① 士与女,方秉蕑兮。 ②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③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④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⑤ 溱与洧,浏其清矣。 ⑥ 士与女,殷其

  • 齐白石

    齐白石徐悲鸿夫妇共访齐白石,十七年未见,老人很热情,从腰带上取下一大串的钥匙,打开一个三层门的柜子,拿出糕点,非要他们吃。那些糕点

  • 韦应物《赠卢嵩》全诗赏析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郊的诗句

    这是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句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全诗描绘了作者临别前匆忙缝补衣物的场景,心中却担心恋人的归期。上一句描写了作者匆忙背包离开的情景,下一句则描写了作者对恋人归期的担忧。这句诗灵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和离别之情,展示了离别时的无尽忧虑。

  • 有关于杭州于谦祠联的对联大全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杨鹤于) 于谦 (1398—1457),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永乐进士。正统十四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