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诗意|阅读答案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萨都刺(1272—?),字天锡,号直斋,本姓答失蛮氏,实为蒙古族人。祖父因功镇守云、代,遂在雁门定居下来。他在元朝泰定帝的泰定年间中进士,官至河北廉访经历。晚年寓武林,常游历山水。萨都剌的诗词内容比较广泛,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朝代的兴废,自然的色彩,都是他诗词所注意反映的题材对象。他的诗风清丽俊逸,词风则豪迈奔放。
作者来到石头城这个六朝建都之地,他登上城头,看这里有山河之险,深知这是名不虚传的形胜之地,眼前好象看到了当年几代兵家在这里的争夺,战旗蔽日,战舰连云,许多士兵的白骨堆积在城下。城下的长江,襟南带北,任人在这里争夺,使无数英雄销磨净尽。再望城中六朝宫殿的遗迹,所见是一片荒凉破败景象,更是令人触目伤情。作者从六朝统治者最后都空留离宫、辇路,人亡骨朽的历史结局,暗示出一种思想:天险不足凭,强力不足恃,歌舞繁华终有散场,只有青山、流水、芳草、明月,皆不随人事的兴废而改变其固有运动规律,这难道还不足以使人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觉得兴味索然吗!作者的吊古之中寄寓有现时的伤感,这在元朝的统治当世,很显然是有怨愤之情的,这对于那些热衷于浊世功名的人,能起一种动摇作用。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隔江斗智》全名《两军
-
上片首先描绘的是一片大好春光。阳光普照下,触目所及处,园林草木青翠,红花满地。啼声清脆的流莺在人们春游时布置的华丽筵席周围飞来飞去。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中,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出场了。他悠闲地跟随着那些华美的车子,他骑着马儿,尽兴游遍京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王建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约766—约
-
【原题】:正卿不见累日闻十二日与郑丈舍人游何山书此为寄
-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江濆遇同
-
名言: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注释: 烈士: 建功立业之人。徇: 为……而献身。盖: 大概。 句意: 有了一定的志向就一定要去实现它, 这大概就是立志建功立业之人不惜牺牲所追求的。 出处
-
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舟人渔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泪满襟。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横黄金。
-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这首小令寄调[水仙子],属于“双调”宫调,是元曲常用九种宫调之一,也是四调中
-
送别张中行先生张先生以散文作家出名,其实他首先是一位学人,是一个思想者。他学的是中国文学,是周作人的学生,看得出周作人的文学观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