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歌(选三)》情诗三百首赏析
读曲歌(选三)
【原诗】:
一
逋发不可料(1),憔悴为谁睹(2)?
欲知相忆时(3),但看裙带缓几许(4)。
二
怜欢敢唤名(5),念欢不呼字(6)。
连唤吹复欢(7),两誓不相弃(8)。
三
打杀长鸣鸡(9),弹去乌臼鸟(10)。
愿得连冥不复曙(11),一年都一晓(12)。
【译意】:
一
我头发蓬乱难以打理,脸色消瘦难看,有谁又瞧得见。
要想知道我对你的思念有多少,只要看看我的裙带宽松了多少。
二
喜欢你所以敢直呼你的名,喜欢你所以不叫你的字。
连续不断地叫你的名,我们两两发誓永不互相抛弃。
三
打死那报晓的大公鸡,用弹丸射那爱叫的乌臼鸟。
希望一夜连着一夜,再也不天亮,一年只有一次天明。
【点评】:
读曲歌共有八十九首,属吴声歌曲。据古今乐录说,读曲歌流行于宋元嘉年间,因“窃声读曲细吟”而得名。读曲歌都是相思恋歌。多为五言四句,也有一些字数长短不拘的三句诗。这些作品构思巧妙,有的清新秀丽,有的活泼明快,有的深沉哀切,都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第一首诗中用“裙带缓几许”描绘思妇的憔悴形态,朴实生动。和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同工异曲,对后代文人影响很大。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一方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一方面却又道貌岸然地禁止人们享受真正的爱情。即使是夫妻之间,也不许有爱慕的表示。丈夫对妻子应是庄重,妻子对丈夫应是尊敬,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第二首诗中女主人公对此给予了极大的蔑视;她对丈夫不光唤名,而且接二连三地呼唤。这种大胆热烈的行为,不能不说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这里主要表示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恋,其爱之深,恋之切,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也许有千言万语,却都一下说不出口,只一遍一遍反复呼唤对方的名字,希望通过这种亲热的反复呼喊,把自己的爱意传递给对方。就像我们现在的女孩子会很调皮会很撒娇地反复叫对方“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一样,表示她们热烈的爱。
第三首诗反映青年男女愿得长久欢爱的情诗。诗中幻想连夜不晓,虽脱离现实,但反映出情人间追求幸福的热烈心情,大有呼之欲出之感。
-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
-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
-
在沈阳城西南一百八十里,离辽中县二十五里的京沈公路上,有一个堡子叫满都户。听老辈讲,这满都户原来叫张家坟,满都户是后改的名字,那张家坟为啥改成满都户呢?这还有段故事。 相传,在三百多年前,清朝第三代皇
-
德国唯意志论*者尼采*的用语,用来指超出一般人类或者“凡人”的人。“超人”同“凡人”的区别犹如凡人同猿猴的区别一样。“超人”是权力意
-
木兰花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淡菜生寒日,鲕鱼潠白涛。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作品赏析吹角东城,操演水军也。注:1:画角:军中用以警昏晓也。梁简文帝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曾
-
玉楼春 【宋】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
-
王建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约766—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