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南山》情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南山》情诗三百首赏析

南山

作者: 南生杰 【本书体例】

【原文】:

南山崔崔(1),雄狐绥绥(2)。鲁道有荡(3),齐子由归(4)。既曰归止,曷又怀止(5)?

葛屦五两(6),冠緌双止(7)。鲁道有荡,齐子庸止(8)。既曰庸止,曷又从止(9)?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10)。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11)。既曰告止,曷又鞠止(12)?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13)。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14)。既曰得止,曷又极止(15)?

【鉴赏】:

这首诗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齐风中的代表作,是一首优秀的讽刺诗。讽刺齐国国君襄公与其同父异母妹文姜私通淫乱的丑行。

齐襄公一向荒淫无耻,在文姜做姑娘时,两人便有暧昧关系。在文姜嫁给鲁桓公后,襄公仍与之私通。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桓公与文姜准备一起到齐国去,臣子申繻劝阻道:“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桓公不听,夫妻还是去了齐国。襄公又与文姜通奸。事情暴露,桓公斥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襄公。襄公请桓公赴宴,宴会后让大力士公子彭生护送桓公回馆舍。彭生在半路乘机杀死桓公于车中。郑笺在引述了这段史实后接着写道:“夫人久留于齐,庄公(文姜之子)即位后乃来。犹复会齐侯于禚,于祝丘,又如齐师。“可见鲁桓公死后,其子鲁庄公更不能限制其母,齐襄公与文姜的乱伦通奸行为更是肆无忌惮了。这首诗的缘起与作意,正如毛亨诗序所概括:“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诗以诘责语气揭露并挖苦齐襄公与其妹文姜的乱伦荒淫的丑恶行径。前二章在诘责中侧重叙事。开首两句以“南山”、“雄狐”起兴,并寓比喻、象征意义。“南山崔崔”,用齐国南山的高大伟岸,象征着国君地位的尊贵庄严,以及与之相符的应有的高尚品格。但南山之下却出现了一匹雄狐。狐,古人传说中认为是一种狡黠淫媚的野兽。“雄狐绥绥”,这匹雄性狐狸慢步行走,东张西望,左右徘徊,原来是在追求配偶。诗人借雄狐以暗喻襄公。回避了襄公的名字,正是作者的不得已而又颇高明之处。品行不端的在位之君,给诗人带来了不便,也提供了发挥艺术创造性的机会,这样着笔既隐微婉转而又形象生动,寓意深沉。首两句宜特别着眼,其比兴象征意义涵盖着全篇诗意,为四个章节中的连续不断的诘责讽刺作了有力的铺垫。接着叙写雄狐的眼睛盯着“鲁道”。通往鲁国的大道如此平坦,正是“齐子”文姜从这里出嫁到鲁国。诗人意味深长地反问:“既然文姜已经出嫁了,你(齐襄公)为什么还要死皮赖脸地思念她?第二章用麻鞋配对、帽带成双则不容混乱、越轨胡为作比,比喻“女有家,男有室”则不容乱伦、亵渎礼法的常理。接着的四句与首章复沓,仅易二字,其中“从”字亦非虚言。据记载,襄公亲送文姜赴鲁完婚,这在当时是违背礼法的。从中可见齐襄公这位国君无耻到了何等程度。既然文姜已经结婚了,(你)为什么还要越过礼制跟随她?如此斥责问难不啻是对这位淫乱国君的鞭挞。前两章在叙写事实后用反诘句讽刺襄公兄妹有悖于常规的不轨行为,后两章在诘责中侧重于议论,用“蓺麻”、“析薪”作论理,进行了谴责和讽刺。第三章围绕婚配须“父母之命”说理讽刺。先设问:种麻怎么办?答曰:一定要有横向纵向都规整有序的垄亩。接着导入主旨直接质问:娶妻怎么办?按礼法常规答曰:一定要告诉父母。五、六句反诘,意谓:既然兄妹分别结了婚,襄公为什么还要穷凶极恶地死命纠缠文姜,以至于出因奸杀人的罪恶勾当?据理谴责、刻骨讽刺已是入木三分了。第四章围绕婚配须“媒妁之言”说理讽刺,以“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为喻,句式语意与第三章同,不过多方比喻,复沓歌唱,无疑可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在艺术形式上相当成熟。首先,比兴、象征手法的综合运用,显得非常出色。前两章的四种物和后二章的两件事,都同时起到了起兴、比喻和象征的作用。首章二句“南山”、“雄狐”对全篇起着起兴作用,而南山象征的国君的尊严与雄狐所借喻的襄公的可鄙,又相反相成地为全诗的讽刺主旨奠定了基调。同时“崔崔”的形象化与“绥绥”的生动性,两相配合又互相对照,恰似一幅大笔勾勒的在高山背景下走动着一只淫媚雄狐的图画,既有形又有神。次章的“葛屦”、“冠緌”,也同时起到了因物起兴、比喻婚配和象征礼法的作用。三、四章以“緌麻”和“析薪”二事起兴,以种麻必须整理并遵循垄亩、劈柴必须用斧为比,同时赋于二事以婚配必经并必行常规常理的象征意义。这样便使叙述的事件和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所依托,既具体形象,又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本首在结构思路和语言形式方面,既规整清晰又活泼多致。大约为特定时代的诗歌特色和民歌的惯常形式所决定,象诗经中大多数篇章一样,本首也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也使用了双声叠韵。但其特殊处在于各章结构都采取了共同的格局:起兴-铺叙-反诘,整齐明了,有规律可循。但决不呆板,各章或自然地因物起兴,或恰切地用事喻理,均无斧凿之痕。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式样的,既直陈事实,又多疑问句式;四言居多,又有四个五字句,均能各得其宜,规整中显得灵活多变,摇曳有致。再次,在句式运用方面,反诘与设问在诗中颇具特色。全篇二十四句,疑问句恰占一半。这是适应了诗作内容和抒发感情的需要。诗旨在于揭露,在于讽刺,诗情在于厌恶,在于鄙弃。诗意是尖刻的,诗人是愤怒的。但作者既是齐人就不便指名道姓直斥尚在君位的襄公,于是出之以托兴、借喻和设问、反问。对难处的委曲婉转的处理,恰好又为诗人带来了自由发挥的余地。设问与反诘语句,既含蓄委婉,又绵里藏针,既发人深思,又有理有据,变直言谴责为婉言调侃,于反诘调侃之中抒发了刻骨讽刺丑事、不容丑类讳饰的思想感情。这样,思想情感之美与语言形式便和谐地统一起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最后,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有其独到之处:措辞微婉而又嘲讽尖刻。全诗主刺齐襄公。但齐襄公其人,诗中并无一处直接提及。然而诗中处处都毫不留情地揭露并讽刺着齐襄公。伟岸的南山是他尊贵的君位,淫媚的雄狐是他卑劣的身影。“鲁道”上有这个身影,而“怀之”、“从之”、“鞠之”、“极之”的主人公都是这个罪恶的身影。前二章两处都直接地点了“齐子”即文姜的芳名,当然也连带地讽刺了她,她至少是一个同流合污的不正派的女性。后两章由“娶妻”使人当然联想到鲁桓公,等于两处间接地点了桓公的大名,很难说对其毫无讽刺之意,虽然是很次要的。但正如清人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指出的:“后二章并刺鲁桓,刺鲁桓亦所以刺襄也。”直接讽刺文姜和间接讽刺桓公,也都最终是对襄公的讽刺。齐襄公居国君的至高无尚之位,又为人兄长,而淫乎其妹,是乱伦奸杀的罪魁祸首,一手制造了当时政界的一大丑闻。诗中虽未直呼其名,却委婉曲折、旁敲侧击地处处揭露其丑行,讽刺其罪恶,鞭笞其灵魂。全诗讽刺的锋芒集中指向一国的最高统治者,微婉而尖锐,收到了突出的艺术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山是一首杰出的政治讽刺诗。

猜你喜欢
  •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陌上桑 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

  •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遇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清明节。

  • 《游黄檗山赏析》

    这首诗作于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期间。黄蘖山的地点据旧注说在“吴兴府城”(今浙江吴兴)附近,这不足为信。因为诗中称“闽云连越边”,是在今福建和浙江交界之地,而吴兴则在江浙二省交界处,古人称之为“吴地”,与诗的地望不符。按:《宋书·谢方明传

  • 管理经济学:第7版

    【4244】管理经济学:第7版(吴德庆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3万字,2018年5月第7版,39元)11章:[1]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2]需求

  • 名诗《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

  • 有关于人口的名言名句大全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

  • 李商隐《子初郊墅》鉴赏、赏析和解读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这大约是诗人在朋友子初的城外别墅所写的一首诗。时令是岁末春初,但

  • 孟浩然《梅道士水亭》全诗赏析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 《南歌子·游赏》苏轼词翻译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

  • 高适《三君咏·狄梁公(仁杰)》全诗赏析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