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情诗三百首赏析
山鹧鸪
作者: 白居易
【原诗】:
人坐青楼晚(1),莺语百花时。
愁多人自老,肠断君不知。
【译意】:
天色已晚,一人独坐闺房,外面却正是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的时节。
愁苦太多,人自然老得快,柔肠寸断你都不知道。
【点评】:
山鹧鸪,乐府诗题,属近代曲辞。此诗以景写情,颇具特色。“人坐青楼晚”,寂寞、孤独之情可知,“莺语百花时”,欢快、喧闹之景可见。两句诗写景,一静一闹,以闹衬静,若单以静景渲染,或单以动景衬托,不仅失之单调,而且所写女子盼归而起的相思哀怨之情显得不深厚。两相结合,则内容丰满而情韵深厚。
-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鸟兽鱼虫·鹰鸠”类的诗句。 这里描绘诗人于边地
-
名言: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注释: 入、出: 指国内、国外。法家: 执法秉公之臣。拂士: 拂, 通弼, 辅弼。 句意: 一个国家如国内没有严于执法之臣、辅弼的干才, 国外又没有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打破在井沿上。比喻担着风险做事总有失手的时候。此语出现甚早。 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楚王想聘任陈仲子为相,派去的使者看到陈仲子正在浇菜园子,便说:“我看你浇
-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此诗见摩诘之天怀淡
-
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 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对有些人来说,壮观的景象常会引起赞叹,要描绘它、形容它,却又四顾茫然,无从下笔了。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然只摄取了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但在他的生花妙笔下,
-
摸鱼儿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洒尽未能去
-
后记少年读《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觉得朗朗上口。随后接触大量伤春悲秋的诗词,美得令人低回。但词句背后的物哀之情
-
【注释】 选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根情:以感情为根本。即感情是它的根本。 华声:以花朵为声韵。即声韵是它的花朵。 苗言:以语言为苗叶。即语言是它的苗叶。 实义:以思想为果实。即思想是它的果实。义
-
[清] 郑 燮 江馆清秋 ① ,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
-
苏轼《水龙吟》苏 轼 苏 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① 似花还似非花 ② ,也无人惜从教坠 ③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④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