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谦《绯桃》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绯桃咏桃花诗鉴赏
唐彦谦
短墙荒圃四无邻, 烈火绯桃照地春。
坐久好风休掩袂,夜来微雨已霑巾。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绯桃即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大地南北,一片火红,桃花把春景点缀得美极了。“桃红又见一年春”,自古以来,桃花就是春天的象征,历代的文人雅士写了许许多多的咏桃诗。成为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给后人以美的享受。唐彦谦绯桃诗,以咏桃题材表达怀恋美丽自然景色之情怀,对人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首联点明桃花生长的环境:“短墙荒圃四无邻”,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桃树开花,红如烈火,形象十分鲜明,映照得大地一派春光。诗人用笔是很高明的,一用环境衬托,突出桃树形象的中心地位,二用正面描写,展现桃树开花的炽热情态。手法上的交互运用,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第二联转入静态描写。在桃花盛开的时节,赏花人流连忘返,坐地赏玩,任凭春风拂面,也不去掩袖遮挡,就连夜间下了点小雨把帽子都沾湿了也不去理会,完全被娇冶艳美的桃花吸引住了。难怪杜甫面对桃花能够吟出“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的诗句来。
第三联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写对桃花的钟情。赏花人自认为是凡夫俗子,但希望能同桃花作个知心朋友。“敢同俗态期青眼”,一个“敢”字和一个“期”字,深深地表达了对桃花的崇敬心情。人有意,花也有情,“似有微词动绛唇”,桃花竟启动红红的咀唇,委婉地答应了赏花人的请求。
尾联用了桃花源记典故,陶渊明在那里写了一群人因避秦乱而入桃花源。因为赏花人的期望得到了满足,眼前桃花如此艳美,就如同在桃花源里的人一样,整日都没有怀恋家乡的念头,更不会有离开这里的意思。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物寄怀,为诗家常用。这首诗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桃花一往情深,以至达到忘掉一切程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精神。
全诗极力赞美桃花,但直接写到桃花形态的,只有“烈火绯桃照地春”一句,其余都是从人的感受上来表达对桃花的崇尚、痴情与追求之情的。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展现“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吴乔围炉诗话)
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引四虚序说:“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正因为难,唐彦谦在写绯桃时,就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如拟人、比喻、用典等,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把桃花给人的美感,与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有如置身其中之感,这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
外国童话《[德国] 雅诺什·噢,美丽的巴拿马》鉴赏
-
〔原文〕 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 (韩鲁黾勉作密 不宜有怒。 勿。) 采葑采菲, 无以下体? (韩体作礼。) 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风、心,侵部。雨、怒,鱼部。体、死,脂部。) 行道迟
-
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关汉
-
微风萧萧吹菰蒲①,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夜深人物不相管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③,落月挂柳看悬蛛。此生忽忽忧患里④,清境过眼能须臾⑤。鸡鸣钟动百鸟散⑥,船头击鼓还相
-
鸟倦飞还矣。笑渊明、瓶中储粟,有无能几。莲社高人留翁语,我醉宁论许事。试沽酒、重斟翁喜。一见箫然音韵古,想东篱、醉卧参差是。千载下,竟谁似。元龙百尺高楼里。把新诗、殷勤问我,停云情味。北夏门高从拉攞,
-
【题 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市),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
-
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注释】 选自宋·王禹偁《待漏院记》。 兆民:万民百姓。兆,百万。 泰之:使他们(百姓)安泰。泰,平定、安定。 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来:同“徕”,使动用法,使……来归顺、服从,即以安抚的方法招致而
-
李清照《玉楼春》李清照 李清照 红 梅 红酥肯放琼瑶碎 ① 。探著南枝开遍未 ② 。不知酝藉几多香 ③ ,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 ④ 。闷损阑干愁不倚 ⑤ 。要来小看便来休 ⑥ ,未必明朝风不
-
七哀诗 (其二)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 阳鸟收和响,寒蝉无余音。 白霜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顾望无所见,惟睹松柏阴。 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
-
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哪些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哪些古诗,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诗加注释),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是哪几首。新华书店有<<;小学生必背古诗>>;可供参考一年级(掌握前7首)1.江南/汉乐府民歌2.敕勒歌/北朝民歌3.古朗月行/ (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