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七月十六日题南禅院壁》原文|赏析
秋林落叶已斑斑,秋日当庭尚掩关。
扫榻昼眠听鸟语,可怜身世此时间。
这首绝句文字很平淡,然而淡而有味。悲秋题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俯拾皆是。秋日使人感到时光流逝,荣华消失,萧瑟之景易牵引愁怀。这首诗便是以秋日为背景展开。“秋林落叶已斑斑,秋日当庭尚掩关”: “已”说明入秋已深,斑斑落叶犹如诗人复杂的心绪,秋风扫地落叶四处漂散,犹如诗人沉浮不定的人生。这时,诗人恰在寺庙中,从而使单纯的悲秋具有更深层的意蕴。佛教、犹其是禅宗对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普遍而深刻,他们往往从佛学中为自己的精神苦闷寻一解脱的去处。如王安石、苏轼等这些政坛、文坛的领袖人物都是如此。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生活在北宋王朝气数将尽的时代,国事身世,似皆不可为,何处是归宿?唯在佛门之中,还有一席平静之地,尚能日高不起,安然而卧。“扫榻昼眠听鸟语,可怜身世此时间。”但是身虽处“净土”,貌似悠然心却未能平静,鸟语之欢畅,却反招来可怜之思。此是何故?或许是立于佛门之中,对世俗及对自身之过去感到可怜? 还是有志未酬、而又无所作为、无能为力,落得与僧人为侣而感到可怜?或是两者都有。因此这首诗有两层含义,秋日虽然堪悲,但我身已在空门,不妨我寺中高卧,畅听鸟语; 秋日毕竟堪悲,我心尚未尽属释氏,听鸟语未能尽然畅怀,可怜之思悠然而起。这首诗虽然文字平淡,却能隐隐感到诗人焦灼的心态,正是这焦灼的心灵,才促使诗人及读者发问: 从俗,还是皈释?诗的潜在意向是皈释,因此未言禅而禅意深长。
-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桓宽 《盐铁论·地广》,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宋]陆游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六十年间
-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志其。
名言: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志其。 注释: 赡: 充足。 句意: 志向是学习的导师, 才气是学习的徒弟。治学的人不必担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统计,内容包括全唐诗中,五律和七律各有多少有过此类统计吗全唐诗太多的话唐诗三,常见的古诗词分类,古诗词研究报告怎么写。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
-
【注释】 选自南朝梁江淹《别赋》。 渌(lù):水清澈。 南浦:水的南岸。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人遂以借指送别之地。 伤:悲伤。 【赏析】 江淹写《别赋》,跟他自己的生
-
想不起是一次怎样的机缘,我走进了一座神秘的深山古林。流水潺潺,空濛而遥远,花开的声音,轻柔细腻,风,蹑手蹑脚地走来,树梢上、草丛中
-
古文·吊张衡文 祢衡南岳有精(1),君诞其姿(2)
-
这首诗作于乾隆九年(1744),时作者在故乡秀水(今浙江嘉兴)。
-
我们加工区升级为综保区,最大的瓶颈是围网以外的0 87平方公里土地如何通过国家九部委的验收。换句话说,怎么解释划出去的土地,这不光明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歇后语什么徒劳无功,内容包括徒劳无功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关于徒劳无功的歇后语,徒劳无功的歇后语是什么?。徒劳无功中文发音: tú láo wú gōng。成语解释: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歇后语:烂网打鱼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