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题江岛僧居》原文|赏析
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接船求化惯,登陆赴斋疏。
载土春栽树,抛生日饫鱼。
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
“江岛”,江中之岛,并非地名,岛名叫做“战鸟”。战鸟圻在安徽南陵县境,与杜荀鹤的家乡同属皖南。该圻孤悬江心,原名孤圻。晋大将军桓温曾率军驻泊此岛,夜半宿鸟惊动战栗,后因易名为“战鸟”。岛上有寺庙,其特异之处就是孤在江中。山岛少土,生活多有困难; 四面皆水,出入必用船只。本诗抓住这些特点着笔,选择细节表现僧居的环境与僧人的生活,非常真切,首尾通过联想表现禅师的高标出尘和自己的敬羡之意,有趣有味。
“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居住“江心岛上”,本是平常事,作者却借僧人对超尘脱俗的追求和对清静洁净的爱好,写出禅师之所以选择在“江心岛上居”,是因为“爱”那片孤在江中的“无尘”之“地”。拈连非常巧妙有趣,又展示了禅师修养的非凡和胸襟的洒脱。
中间两个对仗,写以江岛为依托的寺僧生活的特点。“接船求化惯,登陆赴斋疏。”他们较少 ( “疏”,稀疏) 从岛上出发登陆去乞食化斋,而惯于被动地接候香客来岛上 (非名山名刹,来的人一定不会多),向偶来的、不多的施主“化缘”——求一些钱粮。由此可见僧人的无欲寡求、清简淡泊。五言诗以 “四——一”、“四——一” 构成主谓句式,颇有特色,一个 “惯” 字、一个“疏”字,放在落脚处,诵读起来音必然加重,有助于提醒人注意领会句中的内涵。“载土春栽树,抛生日饫鱼。” 石岛少土,每年春天用船运载泥土来栽种树木,僧人居水间,不但不捕鱼,还会每天以食品喂鱼。“饫 (yu)”,赐食的意思,有的版本也印作“喂”字。“抛生”,作“放生”解或作丢些生菜嫩草 (给鱼吃)解都可以。这两句写僧人的好生之德、慈爱之怀、仁爱之心和勤劳之行。直写事实,赞美之情溢于言外。诵读时的重音必然落在“春”字和 “日”字上,句式的变化,带来参差历落的音律美。
“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萧帝”,指梁武帝萧衍,酷嗜佛典,即位前曾居静林寺,称帝后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又在金陵及江南各地广建佛寺。此处的“萧帝寺”不是单指,而是泛指一些高耸入云的名大寺庙。比起那些有高阁大殿的大禅林,江岛上的僧居是矮小而简陋的。小庙僧人同样有广德高行,有超尘出俗的精神境界。小庙同样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大庙名庙又能比它高几许,或将它如之何呢! 庙不在大,有道则雄则伟,这也许是诗人心中的礼赞。
-
范文正公神道碑铭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原文】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297]于徐州,以其年十有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出处】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 》。 【意思1】注释 莫见: 你没看见。行乐: 寻欢作乐。空令: 白白让。易: 容易。蹉跎虚度光阴。 句意 君不见长安本是寻欢作
-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
名言: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句意: 法律这东西, 就是禁止百姓做坏事而使他们改过向善, 而远离犯罪。 出处: 宋·欧阳修《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
昔时叨入武成宫,曾看挥毫气吐虹。梦寐闲思十年旧,笑谈今此一◇同。喜君新赐黄金带,顾我宜为白发翁。自古荐贤为报国,幸依精识士称公。
-
《山谷集》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诗文集。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与秦观的 《淮海集》载,黄庭坚生前曾自编过《焦尾集》、《敝帚集》两个集子,主要收录早期作品,但后来极少流传。南宋建炎二年 (1128),黄庭
-
君年甲子未相逢,难向君前说老翁。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铄走山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祝福母亲汪诗句,内容包括祝福母亲的诗句,求一篇关于祝福母亲的诗句!,祝福妈妈的诗。《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
-
古文观止·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光武之
-
《菊花·村路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崔橹袅风惊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