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禅悦(其二)》原文|赏析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这是一首以浅近的文字、轻灵的笔调叙说以在家身分修习禅法法门机要的七言绝句。
“禅关”,为佛家语,“禅”,指习禅的处所,禅室;“关”,指门关。故 “禅关”指封闭门户的禅室,喻闭门修禅,不接外物。“心光”,是指以佛陀慈悲摄受之心所照触色名的心光。佛家常以出家与在家对举,以为在家人易由贪、瞋、爱、欲而造孽,坠于恶道,生出无尽的恶、垢、罪、苦、忧等,是烦恼困厄之所在;因而出家学道,就应当远离尘世,择居山林僻静清幽之地,修习佛法,只有这样才能积善积德,得到福、乐、喜、无净、质直、寂灭、解脱……。“黄金去买山”,典出支道林买山修行事。世说新语下卷载:“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 ‘未闻巢、由买山而隐。’”离世隐居,剃除须发受具足戒,身着衲衣,只是入道之方便,只是形式上的出家,而不是出家的根本目的。正信的出家者不仅要精进戒、定、慧三学,求得自身的解脱,还要发心济众生之困厄,除众生之惑障,断众生之邪见,度众生之苦轮。倘若身虽出家而心恋故里,即使天天诵佛经、宣佛号,也只能像酒肉穿肠而过,心中却留不下任何佛祖踪迹,远不如那些身在家而心仪佛法的人,故佛有“若出家者或有不修善根,则不如在家;若在家者能修善根,则胜出家” (叔伽经) 之训诫。更何况还有一位以在家身份修得菩萨果位的维摩诘居士作榜样呢?难怪自六朝以来会有那么多声名赫赫的人物如谢灵运、王维、苏东坡、王阳明等要以在家身份耽悦禅味、心仪佛法,从而造成出世与入世并重、儒学与佛学合流的局面,出现了文士禅僧化,禅僧文士化的趋向。所以张问陶这位不出家门而修习禅法的文士要宣示在家修佛的关门和机要。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只要门庭院落清洁净美、心静思定,那便是修习禅法的关门,何须化那千金去择什么幽僻的山林,起什么寺院丛林呢? 只要你心中充满佛陀慈悲之心所照的光明,就能领悟到佛祖自救救人的道理,何必要去出家做什么比丘呢?在家修行不也一样可以入禅关、习禅定、得解脱、修福善根吗?这首诗与前一首是姐妹篇,所宣示的内容、意旨亦脉脉相通,“只要心光如满月”,虽“八万四千”门路有别,即使是拥有妻妾子孙,万贯家财的在家之人也能以方寸心田求得西方正果,既能拥有在家人锦衣玉食、官位爵禄的实惠,又能得出家人解脱困厄烦恼的精神享受,岂不比出家人更清闲、更悠然自在吗?不过对当时相当多的士大夫来说,喜谈禅理,只不过是与谈书画、赏古玩之类一样,聊以自娱而已,而不能真正“窥其奥窔”。
全诗轻灵闲适,充溢着在家而修得禅趣法味、身心恬淡的喜悦。幽远的佛旨、严肃的论题,娓娓道来,犹如万斛泉源,汨汨舒舒,轻安灵动,而又意旨浅显,明白易懂,真所谓“句句出人意外,语语入人意中”,谈禅说理,能深而浅,幽而显,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绍熙
-
说胡须 今年夏天游了一回长安,一个多月之后,胡里胡涂地回来了。知道的朋友便问我:“你以为那边怎样?”我这才栗然地回想长安,记得看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② ,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③ ,贸贸然来 ④ 。黔敖左奉食 ⑤ ,右执饮 ⑥ ,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升职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升官的诗句,关于升迁的古诗,古人祝贺升官的诗词。1.《念奴娇(刘左史光祖夫人生日)》朝代:宋代|作者:魏了翁 刘郎初度随春到,尚记彩衣春立。又上夫人千岁寿,相望不争旬日。琴瑟仪刑,山河
-
《牡丹·祝英台近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张榘柳
-
鼎第五十 【题解】 鼎卦为异卦相叠(巽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巽,巽为木。木材燃烧,火焰腾腾,是炊煮之象。炊煮用
-
【原题】:程待制以黄居寀芦鹭易燕穆之雪满群山图次韵以赠
-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亭午一来寻,院幽僧亦独。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
-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