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山行》古诗词鉴赏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1),白云生处有人家(2)。
停车坐爱枫林晚(3),霜叶红于二月花。
【原诗作者】:杜牧
【导读入境】:
一条绵长而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盘旋,伸向山的高处。顺着小路的方向朝上望去,白云飘荡,忽聚忽散。在那白云的深处,在那天地朦胧的地方,几处石屋若隐若现。而傍晚时分一片火红的枫林又把诗人吸引住了,他停下车子,徘徊其间,细细观赏,直到天色将晚。这满山红彤彤的枫叶,虽经霜打不但没有凋残,在夕阳的映照下更红更美了,简直胜过二月的红花。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艳丽迷人的秋景图。透过画面,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及乐观向上的精神,无不一一可见。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路。“远”字道出了山路的绵延不断,使山景富于纵深感。“上”和“斜”前后呼应,点明了山高而缓。一幅深邃的秋山图便展现于目前。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写白云,衬托出山高而深,又隐透出一丝神秘;写人,且在白云缭绕之处,似乎有仙人居住,这高而神秘的秋山顿时有了灵气。诗人的笔在此稍加点染,这幅秋山图便活了起来。
诗的前两句,景色疏淡,构成了画面的底色和背景,而三、四两句的中心和主色便是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夕阳晚照,枫叶如花似火,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在此诗人凝聚笔力,浓墨重彩,整幅画面顿时鲜明艳丽,生机勃勃,如春天般热烈、旺盛的生命力即显画端。诗人呢?呆立凝望,怡然陶醉,不觉“忘我”,不也构成了画面的一部分吧?诗人无意的出现,使画面情浓意重,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追求、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便在诗人的陶然凝望中一览无余了。
另外诗人推陈出新,一反历代诗人笔下写秋天的消极感伤情调,使秋的山林充满了生机勃勃、胜似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霜叶红于二月花”又富有哲理,发人深思,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思考题】:
1.这首诗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秋天的景物,格调一致吗?为什么?
2.阅读杜牧的长安秋望一诗,想一想杜牧这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
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多种创新形式,内容包括关于“创新”的古诗词,古诗分别几种形式,古典诗词形式如:吟咏.。关于“创新”的古诗词有:1. 使君为创新堂事,若解尊贤即是贤。年代: 宋 作者: 陈正善《尊贤堂》2. 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
-
《鹤冲天》 年代:宋作者: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
韩愈澹师昼睡时, 声气一何猥。顽飚吹肥脂,坑谷相嵬磊。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
-
《 夕次盱眙县 》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题解】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思乡的乡愁之诗。诗人晚宿盱眙,
-
生活之道·文明·“柜台语言学家”张秉贵 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接待顾客用语文明,被誉为“柜台语言学家”。顾客上柜,他主动打招呼,多问不烦、多拿不厌。有的顾客有急事想先买,他就对先到的顾客说:“这位
-
【名句】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 ① ,敬对。 【注释】①唯:顺从。 【释义】在父母和公婆面前,他们有什么嘱咐,应当顺从、恭敬地回答。 【点评】对父母公婆这些长辈,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
题解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
-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
绿萍池沼絮飞忙。花入蜜脾香。长怪春归何处,谁知个里迷藏。残云剩雨,些儿意思,直恁思量。不是莺声惊觉,梦中啼损红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朗诵活动校长总结词,内容包括小学诗歌朗诵活动总结作文急啊~~~,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诗歌朗诵活动总结怎么写。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