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邯郸少年行》壮志凌云诗赏析
邯郸少年行
高適①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②。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③。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激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注释】
①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游历边塞,曾做过节度使等职。全唐诗存诗四卷。
②自矜:自我夸耀。
③平原君:战国时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名胜,封于平原,故称做平原君,为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诗本事】
邯郸少年行,乐府名,多叙写少年游侠的事迹。邯郸:古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原为赵国之都,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的游侠之士,故有邯郸少年行之诗。
⊙【赏评】
本诗以“邯郸少年”自况,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首两句交代“游侠子”的居住地与其自我夸耀之举。“自矜”一词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侠子”自负自得的神态。“千场纵博”四句分别从“纵博”、“报仇”、“歌笑”、“车马”四个方面写游侠子的生活,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烘托渲染,突出了他们的豪迈意气和放纵生活。“未知”两句转而挖掘人物内心,他们不是对任性放纵的生活满足,而是向往为国建功立业,但这又是何其难啊,不由得想起了战国时曾受举国非难的平原君。后面六句直抒胸臆,进行议论,把抑郁不平的情绪一步步推向深入。“君不见”两句写世道沦丧,一切以“黄金”为准则。于是乎辞别了那些世俗的“旧游”,也不再奢想对现实有什么要求了,想的只是“痛饮美酒”、“射猎西山”。这是一种对时世无奈的反常举动,其间隐含着睥睨尘世、待时而动的高旷情怀与耿介刚强、不屈于世的性格。
高適此诗情感抑扬起伏,形式整齐对称,纵横飞动,节奏鲜明,为其代表作之一。
⊙【诗评选辑】
①唐·殷璠河岳英灵集:(高常侍)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
②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常侍诗气骨琅然,词锋峻上,感赏之情,殆出常表。
③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不忆信陵而忆平原,以邯郸为赵池之欤!
④近代·赵熙唐百家诗选手批本:(末句)大力收束,何其健举!
-
题宝林寿禅者壁方干①邃岩乔木夏藏寒②,床下云溪枕上看。台殿渐多山更重③,却令飞去即应难。【注释】①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处】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意思】八月天高气爽,却不料突然刮起一阵呼啸的狂风,卷走了我屋上的三层茅草。 【赏析】一怒字和一个卷字,突出了风势之
-
采葛
《离骚》篇第七章
皇天无道常作牵,河渎未清都多阐。
圣人骤起金城兮,百金之令以要诠。
手持金车跂双骏,未央之地而常番。
澄之殿下在区宇,骑飞丝竞还家之蜂。
五六天子毕重难,归籁聊以安无极。
麽旭旦生,东旭不争角。
驾飞乘奔骘,日就一室。
中夜经有节,星辰以驻内。
潜戒修揖,悄以成命事。
召而俊拔兮,遂继以 -
经五丈原温庭筠①铁马云雕共绝尘②,柳营高压汉宫春③。天清杀气屯关右④,夜半妖星照渭滨⑤。下国卧龙空寤主⑥,中原得鹿不由人⑦。象床宝
-
陆游《谢池春》陆 游 陆 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①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②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
-
在城市住久了,每要害起村庄的相思病来。我喜欢到村庄去,不单是贪玩那不染尘垢的山水,并且爱和村里底人攀谈。我常想着到村里听庄稼人说两句愚拙的话语,胜过在都邑里领受那些智者底高谈大论。 这日,我们又跑到村
-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
-
接到舅舅病危的电话,我和妻子简单地带了点洗漱用品就急忙赶往车站搭车。到了青岛汽车总站,小表妹接我们直接奔向醫院。在路上表妹哭着告诉
-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
-
窃谓兰陵笑笑生 ① 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人有七情 ② ,忧郁为甚。上智之士, 与化 ③ 俱生, 雾散而冰裂 ④ ,是故不必言矣。次焉者, 亦知以理自排, 不使为累。惟下焉者, 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