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情诗三百首赏析
凯风
作者: 赵德福 【本书体例】
【原文】:
凯风自南(1),吹彼棘心(2)。棘心夭夭(3),母氏劬劳(4)。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5)。母氏圣善(6),我无令人(7)。
爰有寒泉(8),在浚之下(9)。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10),载好其音(11)。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鉴赏】:
关于凯风主题,历来说法不一。诗序、诗集传以为是美孝子诗。“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魏源、王先谦以为是“事继母之诗”(魏源·诗古微),“孤子为人所苦,人即继母”(王先谦诗集疏)。闻一多先生认为全诗皆写“喻母受父之虐待”“名为慰母,实为谏父耳。”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一首悼念亡母的悼诗。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儿子感念母亲抚育的辛苦,自责不能安慰其母心。
凯风,即南风。“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乐凯风。凯,乐也。”(孔疏引李巡语)。诗前二章均以凯风吹棘树起兴,比喻母亲对孩子的抚育。和风从南方吹来,由“吹彼棘心”到“吹彼棘薪”,暗示棘树已由幼小的荆芽逐渐长成为能作柴薪的树木。这里,由“心”之为”薪”一字之易,简洁而生动地写出孩子在母亲关怀抚养下成长的过程。以“凯风”喻母,以多刺难长的棘树喻孩子成长的不易,都是十分贴切的。由于“母氏劬劳”,才使“棘心夭夭”。想到母亲的辛劳、善良,做儿子的该怎样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但从“我无令人”句看,儿子们却都没善德,都没成材。思念及此,真个是辜负了母亲的一片深情。由于内心的不安和愧疚,因而表现出沉重的反躬自责之意。
第三、四章,又分别以“寒泉”、“黄鸟”起兴。其含义如诗毛氏传疏所说:“后二章以寒泉之益于浚,黄鸟之好其音,喻七子不能悦其母,泉鸟之不如也。”这是一点也不错的。七子既觉愧对母恩,就不由地触目生情,看到清凉的寒泉滋润浚的土地,小小的黄鸟唱出悦耳的歌声,以报答天地造物的恩德,对比之下,更觉自己不如泉鸟之多情。由是反复咏叹“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其哀哀自责之情得到更为强烈的抒发。
在艺术技巧上,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如以能生养万物的“凯风”喻母爱,以难以成长的“棘”喻七子,都非常之生动与贴切,既写出了母亲的恩泽,又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含蕴了极大深情。另外,这首诗的对比手法也很突出,一方面咏叹母亲的辛劳,一方面又自责自己的愧对母亲。在反复咏叹与自责之中,既突出了母亲的形象,也表现了对母亲的深情,读来非常真挚感人。
-
梧叶儿·春思 徐再思 芳草思南浦。行云梦楚阳。流水恨潇湘。 花底春莺燕。钗头金凤凰。被面绣鸳鸯。 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徐再思:字德可,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
-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作品赏析原题: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
难忘的是小时候乡间的夜晚,天空是那么美丽。它高高地飘在我们的头顶,是那么的幽深广阔。天穹之下,点缀着无数的星星。星星闪闪发光,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江淹·恨赋 试望平原
-
劝酒于武陵①劝君金屈卮②,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注释】①于武陵,会昌时人。约咸通前后在世。曾往来商洛、巴蜀间,欲
-
短歌行陆机【原文】置酒高堂,悲歌临觞[1]。人寿几何,逝如朝霜[2]。时无重至,华不再扬[3]。苹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4]。
-
环滁皆山也 ①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③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
-
名言: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注释: 披文: 指分析作品。 句意: 作者是由于情感的触动而写作的, 读者通过分析作品就能把握作者的感情, 这就好象沿着水波追寻水源一
-
唐崔护《游城南》诗曰:“去年今日比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孟棨的《本事诗·情感》又据此敷演为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