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禅思哲理诗赏析
劝酒
于武陵①
劝君金屈卮②,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注释】
①于武陵,会昌时人。约咸通前后在世。曾往来商洛、巴蜀间,欲隐潇湘,未果,后终老蒿阳别墅。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②金屈卮:亦作“金曲卮”。亦作“金屈巵”。古代一种名贵酒器,用它敬酒,以示尊重。
【诗本事】
于武陵一生仕途不达,沉沦不僚,游踪遍及天南地北,堪称深谙“人生足别离”的况味。这首劝酒虽是慰勉朋友之作,实则也是自慰自勉。
【赏评】
人生在世,与人别离,不知何日重逢,难免在分别之时依依不舍,潸然泪下,唯有以酒送别,化作相思泪,所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这首劝酒却化伤悲为豪爽,化痛苦为热情,以少少语写出了对友人的情深,更道尽了对人生的哲思。
那别离的日子还是来到了,既然终须一别,那就把金屈卮斟满琼浆玉液,不要因为人生失意、朋友分别就拒绝美酒。你看那繁花灿烂,明媚鲜艳,却是在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才有了这片刻的耀眼炫目。自然界万事万物如此,人生何尝不是这样:遍尝别离的滋味,与佳人良友别离,与功名利禄别离,与妻儿家人别离,与万贯家财别离……在诸多别离中去体味人生,去感触生命。
-
修道院楼上的窗子总是关闭着。但是有一天例外,其中的一只窗子开了。窗内现出一个少女。 巴黎在那时就是世界的名城: 学术的讲演,市场的争逐,政治的会议从早到晚,没有停息。这个少女在窗边,只是微笑着,宁静地
-
北宫子谓西门子曰 ① :“朕与子并世也 ② ,而人子达 ③ ;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 ④ ;并行也 ⑤ ,而人子诚 ⑥ ;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
-
朱彝尊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
-
儒者,所以扶持名教也。师道不立,则天下无善人;儒道不立,则天下无正学。|什么意思|大
《儒者,所以扶持名教也。师道不立,则天下无善人;儒道不立,则天下无正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苏武(? 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并受到多方威胁诱降,又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坚持十九年持汉节不屈。始元六
-
《种树郭橐驼传》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黄震说:“戒烦苛之扰。”(《黄氏日钞》)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唐宋八大家文钞》)蔡铸说:“牧民当顺民性,亦犹种树不可拂其性也。借言规讽,
-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作品赏析【注释】: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杜甫《三绝句·其三》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此诗愤激地揭露了官军杀害百姓、掳掠妇女的罪行。第一句“殿前兵马虽骁雄”实际是一种讽刺,因为真正骁雄的队伍是纪律